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溯中国车业(三) “北戴河会议”改变汽车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09:12  北京娱乐信报

  “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工业?”

  从1983年开始,“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工业”、“如何发展轿车工业”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国务院有关部门,不少省、市以及许多企业、科研所纷纷组织研究论证。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与研讨,献计献策。198l年至1983年前后,在论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时,提出轿车需求预测和发展轿车工业的建议。其时,北京、广州、上海、天津都在积极筹划轿车项目。

  1981年到1987年国务院相继3次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严格控制轿车进口,但是轿车进口时有反复。从1987年至1990年,每年进口轿车仍保持在3万辆以上。这样,从1981年到1990年10年间共进口轿车351042辆,相当于同期国产轿车165910辆的2.12倍,累计用外汇近30亿美元,这一事实说明发展轿车势在必行。

  改写历史的“北戴河会议”

  对此,1984年7月27日在北戴河,国务院召集各有关方面领导座谈汽车工业发展问题,重点讨论轿车工业发展。同年8月11日,在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再次讨论了汽车工业发展,主要是轿车业发展问题。这是形成中国发展轿车战略决策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以及国家计委、经委、中财委、机械部和中汽公司的领导。会后下发的会议纪要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小汽车(指轿车)的需要量也会很大,如出租车不但城市需要,中小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也很需要,家庭私人用车也会逐渐增多。汽车工业的规划和发展要考虑到这种趋势,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或进口一些散装件在国内组装,以缓和供需矛盾。近期不发展成本高的高级轿车,要大力发展质量好、成本低的中档以下的经济型用车。这表明,中央对发展轿车工业的基本方向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构想。

  于是,在1984年,在共和国成立35周年、改革开放6年后,汽车企业吸引外资,要与外国人合伙生产汽车的议题被推到了前台。

  “北戴河会议”效应

  紧接着,在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了。当时的北京吉普可算是国内越野车企业的绝对“老大”。有了问路石的中国汽车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合资浪潮。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了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汽车与法国标致的合资项目也获批准,被桎梏了30余年的轿车工业开始大步向前。

  会同国家经委共同组织轿车工业的发展研究课题。在题为《发展轿车工业,促进经济振兴》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发展轿车工业的构想和应采取的措施。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分别对该报告作了批示。“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当年,全国轿车总量就突破了1万辆,是上一年的2.3倍。此后连年大幅上升,到1994年,轿车产量就已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样的单一轿车生产企业也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等大集团,成为中国汽车的领头羊。

  1987年5月,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决策咨询协调小组,在二汽召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讨论会。会后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议》的报告。报告提出关于中国小轿车的发展与普及,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资料提供/《中国商报2002年纪念中国汽车工业50年特刊》

  高巍/整理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