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会行业信息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底到2004年初,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列世界第四位,而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也已位居世界第三。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年需求量将接近1000万辆,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
中国成汽车消费大国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统计数字上跻身世界汽车大国的行列,首先是因为我国在WTO的框架下逐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顺应、利用而不是拒绝汽车产业全球化的潮流。立足于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合作。而且,我国在开放中充分利用、培育自身的优势。在开放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体制、战略和政策调整使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与许多后起国家相比,我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也算是一个优势。此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具有诸多的优势。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市场大国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汽车快速增长的初期,这一基本格局对所有的汽车生产者都不能不是巨大诱惑。
另外,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也具有明显优势。就汽车整车的成本构成看,工资成本仍占7%-10%,并且汽车强国的工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员工的工资加福利每小时大约在1-2美元,基本上相当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1/20-1/10。
并且,我国具有较强的制造业整体能力,尤其是上游相关产业能力。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橡胶加工等,中国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成本上也有一定优势。
汽车大国也有尴尬
然而,在我国成为汽车销售与制造的世界大国的同时,在2003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中,中国汽车却榜上无名。为什么我们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高额的产量却几乎无自主的品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一大遗憾。究竟是什么阻碍我们自主品牌的培育之路呢?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企业在目前无法与强者抗衡的情况下,大多选择了与强者携手合资,以“KD”?穴散件组装?雪方式生产汽车。据了解,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一辆车一挂上了“合资”、“组装”的名义,贴上一个“洋品牌”,“身价”就能顺理成章地提高,市场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打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上海通用开始推出别克品牌时,两个最高配置,一个起中国名字叫别克新世纪,一个叫别克GLX,配置一模一样,实际销售的结果是,每卖出9辆GLX,只卖出一辆新世纪。
正因为眼前丰厚的短期利润驱动,使多数的汽车企业都误认为是找到了一条通向“汽车工业大国的捷径”,于是不问品牌归属,不管自身资源条件,一味引进国外汽车品牌,上马汽车项目,特别是中高档汽车。反过来,正是中国汽车企业的这种行为,又潜意识地指导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国产等于低档,“便宜没好货”,企业间接套在消费者脖子上的“枷锁”,使消费者盲目地追随独资或者合资品牌,一个品牌观念上的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而一旦消费者认同、接受了国外品牌,就很难改变这一消费观念。因此,中国就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上,而非汽车“工业”大国,这必将阻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道路。
“没有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一汽老领导耿昭杰如是说。
-记者视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已意识到:只有发展自主品牌,才能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发展。不仅奇瑞、吉利、哈飞等国内民族汽车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全链条地培育起了自主品牌,上汽、东风、长安等也相继将开发自主品牌的汽车提上了日程。
作为汽车产量和销量上的“数字”大国,我们期待更多的Madeinchina的汽车,能自信地贴上中国自己的品牌;希望更多的爱车族不再仅是“洋车一族”,而是以开国产品牌车为荣。
任重而道远,希望汽车自主品牌的路不会走得太长。
高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