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车展如何为“国际化”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 09:04  经济日报

  中国汽车工业超常规的发展,带动了一个全球巨大的潜力市场急速成型。北京车展一年比一年强大的豪华阵容背后,将国际化声势造得排山倒海,一时间,该来的都来了,似乎谁也没落下。但一位有幸转过国际几大汽车展的业内人士却不以为然————车展距离形神兼备的“国际化”,尚有缺憾。

  北京车展的国际化气息,更多依附于国际品牌参展姿态。于是,今年福特先声夺人,携全线全系产品到来的豪华阵容,未展先红。奔驰即将国产的C级和E级轿车也绝不会抢走同台迈巴赫的风头。尽管大多数人对迈巴赫品牌还很陌生,但高居500多万元的身价,仍是不可抗拒的看点。宝马奥迪的“暗战”也将延续至车展展台。宝马集团此次除了1系,几乎倾巢出动,囊括其所有车系的代表车型。奥迪旗下的经典跑车————蓝博基尼车展将上演在华的处子之秀。通用概念车SIXTEEN,被誉为将凯迪拉克品牌推向世界顶级豪华的代言人,2003年在北美车展上与其有一面之缘的同仁,也忍不住坚定地将其作为“必看”强力推荐。

  各家公司积极应“展”的姿态,争锋之外,都在有意言明或暗中传递着一种心思,要以国际五大车展标准升级北京车展。无疑,北京车展的国际化形态已初成,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公司参展,近11万平米的展出规模让这国际化的梦想有了支点。只是如何在这一派繁荣的外表下填充更具内涵与深意的内核,决定着北京车展的明天。

  福特此次给车展带来的,不止于超豪华的阵容。据悉,福特将邀约全球的汽车专业媒体聚首北京,共赏盛会。从某种角度而言,全球五大车展名声在外,靠得就是各种肤色的记者握在手中的胶卷,连接他们背后不同肤色的人群。福特此举对于一个本土车展走向开放的世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将成为北京车展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识。

  “国际化”意味着多元,多元的品牌,多元的产品,多元的主题,甚至是多元的肤色。似乎很少有人追问,北京、上海两大冠以国际名头的车展,会得到多少来自海外的关注?那些在华的外国人自发看车展的,在每年几十万的观众中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计?

  车展没有太多的惊喜,跨国品牌尽管做足了表面文章,展台上风光异常,但真正有分量的新车,全球首发没有出现在北京展台上。赶来撑场的,无非就是国内某款新车露个脸,预约点人气。如果说从全球几大车展转场而来的新鲜玩意儿拉起了一些国际化的架势,而潮流风标的缺失无形中又失分不少。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国际化的主题,北京怎能不在与底特律、日内瓦的比肩中无声叹息?

  车展缺少关爱。国展加农展11万平方米的规模,无论如何也无法从容应对汹涌而来的观众。虽然法兰克福车展以21.5万平方米的面积容纳80万人;日内瓦车展7万多平米的展区应对70万观众,但它们的观展时间都开放到晚间10时。北京车展只在周末才会延至晚8时,这就注定了大部分观众要么避开周末观展高峰,下班后在有限时段内跑马观花,50元门票值不值得另说;要么周末不管看车还是看人,花时间耐住性子,把这50元的门票看个通通透透也罢。看展环境的亟待改善,不是通过电子门票、提高票价抑或是增设临时停车场就能解决的。展馆条件的弱势是北京车展国际化的硬伤。

  办成顶级国际车展,北京、上海都有意愿,以惯例而言,似乎应有一个出局。利益之争下的车展,分分合合是道坎,两地相抗的局面多少也让国际化的元气流失不少。毕竟,疲于奔命的厂商未必会同时青睐一地,而未得全体厂商全心投入的国际车展,又怎能匹配顶级车展的美誉?   文/本报记者 童 娜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