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4北京国际车展全面见证中级车市发展轨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 10:50  新浪汽车

  如果把北京国际车展看作是业界焦点的话,那么中级车的济济一堂则是这次车展的焦点。实际上,从上次北京国际车展上中级车概念的提出到如今中级车市的花团锦簇,北京车展已经成为了中级车市发展的见证。

  中级车市这个概念在今天可谓尽人皆知,但就在两年前,当海南马自达福美来在2002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以中级轿车第一人的身份提出中级车市概念之时,几乎没有人会把“中级车市”和“火爆”这个词相联系,更少有人能想到在短短两年间,中级车市从诞生到成长,直至占据了整个乘用车市场近1/4份额。尽管上有中高级轿车下压,下有经济型轿车冲顶,夹缝中求生存的中级轿车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扩充在整个市场中的份额,造就车市焦点地位。

  起点,从双雄争霸到诸侯纷争

  2002年北京车展上,海南马自达打破原本经济型轿车、中高级轿车和高级轿车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提出15万元到22万元区间、配置优良、性能均衡,技术先进、既满足家庭使用也能满足部分商务使用的中级轿车区隔。在这一细分市场里,仅有一汽大众宝来与海马福美来从配置到价格相重叠,中级车市呈现南北对立局势。然而,经济型轿车市场上的火爆牢牢吸引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尽管产品销量逐步攀升,但中级车市仍显冷清,宝来、福美来两员猛将感到了寂寞和无奈。

  随后,凯越伊兰特、花冠以及标致307等中级轿车的强势登场,将中级车市从尴尬局面猛力推向火热,02年的双雄争霸格局在03年被诸侯争霸局面所取代,直至今年依旧纷争不息。车款的增多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加之高舒适性、高安全性、配置均衡等优势,中级轿车终于将市场的注意力从经济型轿车市场吸引到中级车市当中,市场呈现持续升温态势。仅2003年前5个月,中级轿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17万辆,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的总销量在40万辆左右,占整体汽车市场销售比率接近13%。

  随着中级轿车逐步打开市场,各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价格战不可避免。在2004北京国际车展前夕,先行者海南马自达迅速推出04款产品,进一步调整产品序列,提升产品性价。尤其是1.6L新贵级的上市,与新锐级“双剑合璧”强力“入侵”中级车市,并进一步提高中级车市的准入标准。随后,凯越1.6 LX 舒适版、伊兰特1.6手动档迅速跟进,中级车市范围再度扩充。与此同时,产品价格区隔也从去年的一万元压缩至目前每5000元一个档次的格局,厂商对产品的市场定位越来越清晰,中级车市竞争日益激烈。

  2004北京车展 中级轿车决战紫金之巅

  如果说2002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中级车市尚显稚嫩,那么2004年北京国际车展则可算是中级轿车步入成熟的见证。在此次车展上,包括宝来、福美来、凯越、伊兰特、花冠、307等在内的老中青三代数十款中级轿车同台展出,中级车市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各厂商之间较量更趋白热化。身处中级车市的厂商并没有沿袭经济型轿车市场单纯靠低价吸引消费者的营销手段,品牌整合营销策略成为中级车市主流。像海马这样不以规模见长的企业,却在“文化营销”方面做足的文章,从年初数码大赛、“阳光假日”春季服务活动、全国赏车会等活动可以看出,海马的互动营销策略正在全面实施,年度推广主题“发现生活价值”提倡的价值理念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

  业内人士评论说,健全品牌销售服务体系、推广品牌理念等多种以强化品牌为核心的整合营销体系在为中级轿车厂商提升综合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将中级轿车市场竞争层面由产品、价格向品牌、服务提升,奠定了中级车市健康发展的基础。

  从2002年北京车展上福美来扯起中级轿车市场大旗,到今年车展上数十款中级轿车的集体亮相,两次北京国际车展印证了中级市场的诞生和壮大。中级车市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各厂商品牌理念的完善也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中高级轿车价格下调和经济型轿车配置提升的双重市场压力下,中级轿车到底能走多远也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但令人欣慰的是,经历过一番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的磨练,有一部分中级轿车厂商,尤其是中级车市先行者海南海南马自达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具有更加长远的发展眼光和更具前瞻性的企业营销策略,可以预见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通过各厂商对中级轿车市场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及对自身品牌建设的不断完善,中级车市将更加繁荣。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