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PALADIN车队凯旋回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3日 14:03  新浪汽车

  北京时间1月24日上午9时,首度参加并且完成2004年达喀尔拉力赛的PALADIN车队包括车手卢宁军和领队胡学军在内的全体队员乘机从巴黎飞抵上海,在欢迎仪式上,回首18天达喀尔拉力赛的艰难历程,用卢宁军话就是"比赛走的是地狱,最后到达的却是天堂"。

  凯旋归来的卢宁军刚刚步出机场的出口,就受到了郑州日产和国内众多媒体的祝贺,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卢宁军说自己内心非常激动:"我是满怀谢意来到上海,见到了郑州日产的董事长和这么多来接我的朋友心里很激动,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我要感谢郑州日产,感谢我们的车队,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

  在谈到本届达喀尔拉力赛十八天的艰难历程时,卢宁军说:"心里想说的话很多,心情也很复杂,但最幸运的是,实现了十多年来的梦想。"并坦言现在还有些后怕:"我们的车只经过简单改装,保持了原有的底盘,大梁上一个焊点都没加,比赛开始前确实有些信心不足,但在18天的比赛中却出乎意料,一路上居然一颗螺丝都没有换。当然了,每个赛段结束后维修人员都要对车辆进行检查,特别是在比赛后期,维修人员每次都告诉我车辆的一切状况良好,VERY GOOD!不光是我,连整个日产车队都非常没有想到PALADIN的质量这么好,仅仅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做了简单的适应性改装,居然顺利地完成了比赛。现在想想就是这样一部车居然可以让我们最终到了终点。"

  卢宁军在接受采访时还说:"本届比赛是达喀尔拉力赛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在非洲段的比赛必须面对沙丘、草原、高温和迷路,由于缺少在沙漠地区的比赛经验,原先在思想上的准备不是很充足,到了摩洛哥赛段才开始感到真正的压力来了,只能按照规定的方向走,常用低档位、高转速来运行,非常容易陷车。比赛中,我一直在寻找身体状况的平衡点,车辆的平衡点,与领航员的平衡点、车与维修之间的平衡点以及人与车的平衡点,找到这些平衡点以后再找出这些平衡点的最佳结合,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速度,就是那种让我能够完成整个比赛又不至于退出比赛的速度去参加比赛。当然寻找这些平衡点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比赛途中的非洲风光非常美,晚上天上的星星一颗不少全部都挂在夜空,清晨地平线泛着白金色的光芒,我们就朝着太阳开,那种感觉非常好。当然了如果只顾享受这种美景,一不小心汽车就会陷在沙漠之中,在顷刻间就会感到非常的悲观失望,撒哈拉沙漠就像只一只大老虎,一直在把参加比赛的选手一个一个地吃掉。虽然比赛走的是地狱,但最终到达的却是天堂。"

  18天的征程有太多事让卢宁军和他的队友们难以忘怀,而也正是这些使卢宁军和车队一直坚持到了最后:"达喀尔拉力赛的艰苦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敢说这次比赛的路线是可怕的,是死亡地带,但是他确实让人觉得非常难。除了人的因素、道路的因素之外,还有车的因素、机械的因素。车是达喀尔拉力赛中最重要很重要的因素,很多车手因为车的原因退出比赛,机械故障或者车着火了等退出比赛,赛车出现故障而退出比赛车辆有60%-70%,在撒哈拉沙漠的比赛中,每隔几公里就会看见有些参赛车无法再继续行驶而退出了比赛,当继续比赛的车辆从他们身旁通过时,那些车手就会竖起大拇指向我们表示钦佩,但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的是绝望。对于车手而言,这一刻他们无疑已经'死亡'了。所以我们是走在去天堂的路上,而他们就在地狱,每次看到他们的眼神,我就鼓励自己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达喀尔拉力赛宗旨就是`只要你还活着,就让我们打起背包继续前进吧!'所以说达喀尔拉力赛的第一个魅力就在这里,第二个魅力就是比赛前面将要发生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卢宁军此前虽然参加过巴-莫-乌-京的比赛,但一直渴望有朝一日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举世公认的难度最大、距离最长、条件最艰苦的汽车运动赛事。本届比赛又是自1979年举办以来最为艰苦的一届比赛。赛会的组织者原来将参加汽车组(不包括摩托车组和卡车组)的车辆分为T1(量产两驱车)、T2(为量产4x4越野车)、T3(为比赛特别制造的车辆)。随着国际汽联近年来对比赛规则的放松,赛会的组织者从本届比赛开始将T2和T3合并为T2组,并允许有厂商队使用原来的T3组赛车。在统计成绩时不分车辆状况,只按照摩托车组、汽车组和卡车组的组别进行总排名。并因此提出了"回归传统"的比赛宗旨,号召参赛选手们互相帮助,共同到达比赛的终点。

  在谈到比赛成绩时卢宁军介绍说:"组委会告诉我们这是十几年来达喀尔拉力赛最为艰难的。第一,今年的比赛有两个马拉松赛段,每个马拉松赛段都有1000多公里。第二,选择穿越毛里坦尼亚的时间十分困难,毛里塔尼亚的西撒哈拉沙漠非常容易使人迷路,是非常容易发生陷车的路线,组委会选择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比赛中所有的选手两次穿越了毛里塔尼亚,不过我觉得在第二次穿越毛里坦尼亚时就比较简单了。另外,在比赛初期阶段,我的右肩胛疼痛非常严重,因为在前半年训练的时候受伤了,伤好了但是在比赛中又复发,但是我没有跟任何人讲,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用,每一次换档都很疼痛。在1月12日的休息日期间,经过老胡的帮助和按摩我的伤就好了,同时我的身体状况就完全恢复过来了。在伤势好转之后,比赛的平衡点和节奏完全找到了,之后的比赛一天比一天轻松。速度也可以加快一点,但是不能太快,因为我们的车改装的幅度实在太小了,我们的赛车总共才60多万块钱,人家的车都是几百万的车,区别就是改装的幅度不同。我们就是用这样的装备打完了这样的一场战役,他们能够到达达喀尔,我们同样也能够到达达喀尔。但是如果能够多赛两三天,我觉得可能就更有意思。"

  当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胜利到达达喀尔以后,卢宁军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兴、最痛快的时刻:"非常感谢老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一直珍藏着、给我们的车队预备了很多很多的国旗,我和他也一直在期盼着那个时刻的到来。在颁奖典礼上,我们整个PALADIN车队的全体队员都拿起了中国的国旗一起走上了领奖台,从大西洋猎猎吹来的风,哗哗地展开了我们的国旗,我同老胡和丹尼尔一起站在帕拉丁的车顶,迎着巨风将国旗举过头顶,对着大西洋看着我们的国旗,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代表我个人和我们整个车队,而是代表我们的国家以及国旗下的全国人民。看着欢呼的人群,那一刻,我感觉我是属于我的祖国。当时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说到这里,老卢的眼睛湿润了。

  最后,老卢说非常希望能够参加下一届的达喀尔拉力赛并且取得更好的名次,他说"作为职业一名职业车手,比赛就是生命。"

  据统计,报名参加本届比赛汽车组的车辆共有146部,但最终到达达喀尔的车辆仅有60余部。卢宁军和帕拉丁车队首次参赛就完成了比赛,已被体育界和汽车界公认为是中国体育界和汽车界在走向世界汽车运动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帕拉丁也因此创造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一个纪录。相信明年将带动更多的国内厂商去接受达喀尔拉力赛的艰苦考验。

  老卢为何落泪--达喀尔拉力赛中的一个不解之谜

  被誉为"中国车王"的卢宁军,在首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比赛中,面对央视的镜头眼泪横流,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是在什么背景下。有人猜测是达喀尔拉力赛是否太艰苦了,老卢已经承受不了了。

  昨天在机场迎接帕拉丁车队凯旋时,我在问老卢这个问题时,但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原来是因为与法国领航德尼和与多士德车队的协调上。

  帕拉丁车队是由法国多士德车队提供后勤支援的。法方开始时对中方另眼看待,因为他们并不相信中国人对达喀尔拉力赛的认识,他们的精力完全是在驾驶250号赛车的法国车手身上。

  卢宁军在比赛中还要承担救援多士德车队的队友的工作。老卢无奈地说:"我们的赛车在比赛的前几天,成了观光车和救援车。"在连续几天的迷路、陷车之后,卢宁军和领航在体力上已经达到了极限,而在1月9日的"魔鬼赛段",又让事态更加恶化。

  在这天比赛中,卢宁军的前100多公里非常顺畅,他们在赛段里只拉出了一部陷车。但继续前行中,他们遇到了多士德车队的明星车手--麦吉(首届巴-莫-京马拉松越野赛的组织者)。麦吉的赛车传动轴断了,他已经做好了接受维修的一切准备,但老卢的赛车对其爱莫能助,因为,他们的赛车根本不同,需要等待T4卡车。

  不过,老卢的领航并不准备离开,因为,按多士德车队的内部规定,如遇见队友有难,必须一起等待救援,并一同前进。很长一段时间后,T4卡车赶到,麦吉的赛车得以修复。可惜,老卢的领航德尼一看时间,认为根本没有可能在关门时间之前跑完剩下500公里的赛段加行驶路段。

  可是,此刻他们并不知道大会已经做出了取消第10和第11赛段的决定。德尼这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今年的比赛已经结束,让老卢2005年再来。然后倒头便睡。老卢这时已经心急如焚。他不想到自己的首次参赛就这样断送,辜负了帕拉丁的期望,但他自己又苦于无法与领航沟通。在凌晨一时到天亮前的四个小时中,老卢四次推醒德尼,但德尼就是不动。在拉力赛比赛中,没有领航就等于没有比赛。老卢虽然不知道比赛还可以继续进行,但他的潜意识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一定要继续前进。而且,他的赛车一切正常,身体状况正常,根本没有停滞不前的理由。在过去的四个小时中,303号赛车附近的赛车在天刚刚亮的时候都纷纷动身走了,荒漠中只剩下老卢的赛车和405号卡车。

  说也奇怪,德尼的卫星电话此前也一直与车队联系不上,直到10日上午10时,他通过405号卡车终于得知后面赛段被取消的消息。大家这才赶忙上路。经历了这不寻常的一夜,老卢已经积了一肚子委屈。面对央视记者小王的镜头,老卢的感情再也控制不住了。

  老卢事后承认,9日的比赛是他心理上的最后极限,但他坚信自己能跑到达喀尔。

(编辑:戴翠娥)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