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汽董事长黄小平:迎接我国汽车工业新的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 19:08  中国汽车报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小平

  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工业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是现代工业的代表。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对现代制造业有深刻的影响。

  上个世纪,汽车工业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美国福特公司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一是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这两大变革促进了整个制造业生产和管理的进步。另外,准时化生产、柔性加工、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无一不与汽车工业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正是因为汽车工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国家在1994年制定了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使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治理“散、乱、差、慢”的企业发展格局,要调整产品结构。

  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而稳步发展,是和《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作用密不可分的。其主要成就如下:

  中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15%,是同期世界汽车产量年均增长率的10倍,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90%的需求。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充分显示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

  汽车行业“缺重少轻”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重、中、轻、轿、微”的产品结构渐趋合理。轿车成为汽车工业的主导产品,并开始进入家庭。

  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主导车型国产化率已经在80%以上,轿车国产化率达到80%所需时间已从过去6年至8年减少到现在的3年至4年。1990年到2000年,零部件出口创汇年均递增30.2%。

  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80%以上的投资集中在前13家骨干企业,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大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2000年,前13家骨干汽车企业生产集中度超过90%,前3家汽车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到44%,轿车生产集中度超过7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很大进展。到1998年底,中国汽车行业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600多家合资企业;外商投资总规模达210亿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为106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45亿美元;引进了300多项整车及零部件技术;加大了汽车工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今天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二是充分体现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三是涵盖面得到了明显的拓展,覆盖了产业链的全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我认为,要充分认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就必须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既要认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认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殊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来研究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主流体系,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的模式上尚有争议,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困难。我们要兼收并蓄,借鉴国外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 ,把对外开放和自主发展结合起来,在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主流体系的过程中,借助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自主品牌经营战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这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国家要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兼并联合、做大做强,反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有助于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战略联盟向实体方向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必须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下,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效益。

  应当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演化过程。因为汽车工业产业链长,产业相关度高,所以,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一个政策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汽车行业的自律、相关行业的协调推进,也需要有配套措施。我还是坚信《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必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进入结构性升级调整时期。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在这一时期,汽车工业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引领我国汽车工业进入新的春天。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中国汽车工业新的春天吧!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