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邬学斌:读新产业政策中的“自主开发”有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 17:21  中国汽车报

  北汽福田总设计师 邬学斌

  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中,集中体现了对自主开发的关注,这不能不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外的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任何产业离开了自主开发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是不健全的产业。然而,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地思考如何对待和利用自主开发。

  提倡自主开发并不能否认过去20年合资的贡献

  20年的合资给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首先是给消费者带来了汽车产品。在合资企业带给我们“老三样”之前,汽车尤其是轿车从来都没有被认为是消费品,消费者的选择也是极其有限的。尽管在合资初期,进入中国的并不是世界级的产品,但却是当时汽车消费市场的客观反应。是合资的产品培育了汽车市场,开拓了汽车需求,更培训了汽车人才。除了许多在汽车业叱咤风云的领头人,合资企业还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人才是自主开发的必备条件。

  合资还不仅仅表现在整车上,还包括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资企业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零部件系统。合资企业的参与提高了零部件的水平,为整车的发展和自主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合资,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产业的进步,尤其是零部件系统的成长为自主开发提供了外部的环境。

  尽管20年的合资还没有实现“市场换技术”的效果,但决不能否认合资一定永远不能带来技术。开发方式和地点的选择是企业行为,是由市场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当国外企业体会到在中国开发更具有经济价值时自然会将技术移植到中国。但自主开发会加速技术在本土的转移和扩散。

  自主开发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过去自主开发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少是因为客观条件不成熟。一方面市场没有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引进的产品有巨大的短期效应。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自主开发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和灵活性。自主产品更能靠近市场。

  自主开发首先有了选择合作伙伴的主动权。自主开发应该是以我为主的开发,而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承认,我国的汽车工业还没有具备完全自我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要实现自主开发,必须要利用外部资源。在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外人提供技术,缺乏技术上的发言权。只有在坚持自主开发时,自己才有主动权,才能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合作伙伴。所以说,自主开发同时也为进行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自主开发的形式也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在自主开发的道路上,有人尝试了完全依靠外部资源进行开发的“交钥匙”工程,也有人尝试了组合和优化资源的“分包”工程。自主开发的核心是自我能提出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其具体的形式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自主开发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形成的。自主开发的起步肯定排除不了逆向开发,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不仅如此,今天世界汽车工业中仍然大量地采用逆向开发手段。在美国,第一个来购买新车的往往是竞争对手。逆向工程可以迅速地了解行业的动向,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当然,逆向工程要控制在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通过逆向工程来锻炼自我开发的能力,在逆向开发中逐步转向改革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超越对手,就不能最终立足。

  自主开发需要国家的支持

  现在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遍布大江南北。自主开发的产品满足了目前许多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低端市场的需求。随着自主产品的进入市场,国外品牌的价格更趋于合理,汽车市场上的暴利正在消逝,使汽车市场逐步成为一个理性和健康的环境。自主开发当然不会永远停留在低端产品上。随着自主开发水平的提高,所开发产品的档次也将随之提升。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是自主品牌由低端向高端挺进同国外品牌由高端向下延伸的碰撞。民族品牌能否最终成功,与如何利用自主开发的优势迅速形成产品优势息息相关。因此,自主开发需要国家的支持。

  国家不仅可以通过立项来攻克一些战略性的课题,更应该在政策上向自主开发的产品倾斜。如果将自主开发的产品同引进产品一律放在同一技术要求上,那么就必然造成对自主产品的打压,甚至导致自主品牌的早逝。应该给自主产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给它们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制定燃油消耗限值时,在一段时间内给自主品牌产品适当的成长期,在各项消费使用税上向自主品牌倾斜等。

  政府在税收上的倾斜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中国汽车产品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不愿意支付开发费用的现象。这是因为支付开发费对自身没有任何明显的好处,反而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占用和风险。如果对开发费用采用不同的税率,甚至对开发投资多的企业返税的话,那么企业就有了支付开发费用的动机,参与开发的企业才更能保障自身的利益。在国外,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关键原因就是税率的不同。企业开发费用的税率要高于采购成本的税率,因此企业必然地将开发费用单列。此外,支付开发费用不仅能扶持参与开发的企业,还能够明确自己对开发成果的拥有权,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

  然而,自主开发本身应该是个企业行为,主要是靠市场来调剂和规范的。

  是否采用自主开发的方式也是企业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来决定的。近年来的事实已经表明,自主开发同企业的性质和规模没有任何特定的联系,反而是规模小、体制灵活的企业在运用自主开发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他们至少证明了自主开发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自主开发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真正地实现自主开发就必须克服目前缺乏足够的开发人员和完善的技术标准两大困难。由于自主开发的工作停顿了许多年,因此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开发技术和管理人员。日韩等国在自主开发的初期,从国外回流了大量的开发人员,但这种情形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可喜的是,港台企业和合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

  企业无法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因为缺乏经验和数据库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主开发,使自主开发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但这些缺陷只能靠在自主开发中逐步解决,不进行自主开发将永远无法积累数据和经验,将永远无法形成自身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数据积累的艰巨性,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长期的耐心工作。

  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前奏。没有自主开发的中国汽车产业不可能得到世界的承认,不可能形成具有世界性竞争力的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形成的最佳途径就是在自主开发的实践中获取。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