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目标 新任务 新考验--解读产业政策的政策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 16:45  中国汽车报

  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的面貌将是什么样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所给出的答案备受关注。

  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的政策目标,在2010年前,我国就要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等等。

  同时,在这个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描绘的蓝图中,还包含许多涉及产业素质提高和市场环境改善的综合目标,着实令人鼓舞。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汽车产业的现状离产业政策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业内专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切实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类有关经济主体的全面考验。

  创造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市场环境,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仍然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是企业的舞台,企业是市场上的主角,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然而,对于政府在这个舞台上的角色定位,一些汽车企业曾经是有过不一致认识的。

  “既然是搞市场经济,政府就不应该干涉市场、干涉企业。”这是一种典型的看法。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观点是:汽车产业在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对于这种相互矛盾的认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分析说:在要不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的问题上,汽车企业通常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企业发展之初,希望当地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给予各种特殊政策、予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了,要向其他区域市场扩张的时候,就不希望当地政府对当地企业给予保护,就要高喊“公平竞争”了。

  有专家指出,这种矛盾心理常常是企业不能正确对待汽车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种疑问比较突出:十年前出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现在历史条件大不相同了,国内汽车市场结构和市场开放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定和实施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有没有必要?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这种疑问,国家职能部门的态度十分明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国内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空前的,汽车产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在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有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事实上,这种必要性是明显的。直到目前为止,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仍在执行具有地方保护性质的政策,一些企业还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寻租”行为。它们与创造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市场环境目标是背离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专家指出,政府法制化管理的秩序和效率是接受新考验的时候了。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的原则和要求之下,还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尽快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充分运用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等法制化手段,对相关企业及其产品实施管理,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

  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有人担心,国内汽车产业好不容易才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现在就把关系重大的“协调发展”列入产业政策追求的目标,会不会导致政策落空或者不利于企业成长?

  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看,追求汽车产业自身发展与追求汽车产业、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曾经是有一个先后过程的。

  多数汽车跨国公司都是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完成原始积累阶段之后,才开始纳入协调范畴、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各项政策法规制约的。

  看来,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层次,促进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更高层次。中国汽车企业,按照国内第一汽车集团老总竺延风的说法,相对都很弱小。面对高速成长的市场,企业注定要在产业政策框架下同时面对国际化市场竞争压力和政府协调发展的要求。一位熟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老专家深有感触地说:“这的确具有时代特征,也具有中国特色。”

  “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要管的已不仅仅是企业及其产品了,还应该包括‘汽车社会’。”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强调。

  董扬所说的“汽车社会”,其实就蕴含着已经深入人心的“协调发展”的大概念。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的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交通便利、带动关联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能源紧张、大气污染以及城市交通拥挤等等负面影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认为,要解决这些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克服市场手段“失灵”的弊端,有效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健康发展是基础,协调发展是目标,它们相辅相成,两者都不容等待。在落实协调发展目标中,考验着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各有关企业的认识水平、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

  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是推动汽车私人消费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管我们曾经有过多少曲折,也不管我们曾经有过多少疑惑,中国汽车进入私人消费的潮流终究来到了,而且不可阻挡。这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国情。

  曾经作为政府官员、而今身为企业家的董扬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国家政府管理顺应新时代要求的一个重要体现。”

  国内外都有多项权威研究表明,汽车产业对经济的持续带动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汽车私人消费为核心消费结构升级能否顺利完成。同样,国内外也都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对于促进汽车私人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要落实好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切实从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出发,对现行的影响汽车消费、特别是影响汽车私人消费的政策、规定、办法等等进行对照全面地清理整顿。如何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是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各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考验。

  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是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当前,国内公众对汽车十分关注,政府对汽车产业十分重视,这是汽车产业的历史地位决定的。然而,正如许多企业家在谈到汽车产业发展时共同表示的那样: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最终还是需要由中国汽车企业来创造。

  对于坚持自主发展,国内一大批汽车企业的老板是有深刻感受的。长安集团董事长尹家绪就曾多次这样表示:“有自主才有自我,有自我才有未来。”上汽集团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也说过:“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发展,才有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

  毋庸讳言,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在品牌经营方面是存在不少隐患的。一位汽车企业的老板直言道:“我也想搞自主开发,可是现在几乎每天都要与同行引进比赛、制造比赛,慢了都不行,顾不上是不是在做自己的品牌了。”

  市场环境如此,政策环境也有很多不利于企业搞自主开发的制约。多数企业家多次反映,对那些积极从事自主开发、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的国内企业,政府没有切实可行的政策导向支持。他们普遍认为,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要在2010年形成一大批驰名品牌,相关政策应该更加细化,有关措施应该更加具体化,尤其是在税收负担等涉及企业切身利益方面,应该体现明确的倾向性。

  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攻坚战

  自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并执行以来,国内汽车产业结构有了显著变化,企业规模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产业集中度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散、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推动和维护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无疑要担当起领导这一攻坚战的重要责任。

  市场竞争是造就企业集团的最有效途径,这是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国内汽车企业尤其是后发展起来的企业,也都尝到了在竞争中谋发展的甜头。因此,实现进军世界500强的梦想也好,提升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罢,都只能按照市场竞争规则进行。

  多数企业家预计,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鼓励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组成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本报记者 柳长立)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