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法拉利七场六胜 解读极速运动二大奥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 13:46  新浪汽车
看法拉利七场六胜解读极速运动二大奥秘(图)

使用壳牌润滑油与燃油的法拉利F1赛车

  (2004年6月1日,中国)上周末,法拉利车队在纽博格林赛道再度显现恢弘的王者霸气,包揽了欧洲大奖赛冠亚军。至此,2004年的F1赛场可以说是“一队独喜几队愁”--- 无论是2003年度法拉利的强劲对手威廉姆斯和迈凯轮,还是被寄予厚望的英美和雷诺,都在红色旋风毫不留情的笼罩之下一筹莫展。

  赛程进行了7场,法拉利夺得6站冠军(其中包括4个冠-亚军成绩),很难评说,今年的F1究竟是缺乏戏剧性还是充满了戏剧性。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车迷们才能冷静下来分析比赛成绩背后的奥秘,而几个与F1相关的概念也正悄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看点一:“爆缸”频现的背后是什么?

  “爆缸”这一字眼在2004年度F1的报道中频繁出现,迈凯轮、雷诺、美洲虎都曾经遭遇引擎的失败,而迈凯轮车队更是以7场比赛坏了8台引擎的数字,成为目前F1大奖赛的“最悲情“车队。F1赛车素来是对赛车引擎最严峻的考验,当引擎在活塞与曲轮轴的驱动下,以超过每分钟18,000转的速度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和磨损是引擎的大敌,而2004年新实施的“单引擎”规则将引擎的使用寿命要求大大提高,引擎的稳定性越发显得重要。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众好手纷纷落马,实不得已。

  保证赛车引擎的稳定性,帮助引擎战胜恶劣的工作环境,离不开先进的赛车设计、材料选择以及针对不同赛道和环境采用最佳比赛策略等多方面的努力,而选择高品质的润滑油产品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只有调配最得当的高品质润滑油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引擎,提高引擎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保证引擎最强劲的动力输出,在激烈的比赛中占得先机。

  壳牌喜力润滑油(F1SL785)的研制工作凝聚了壳牌公司与法拉利车队长达一年的紧密合作,为F2004战车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保证。正如法拉利的赛事总监让——托德在欧洲大奖赛后所说的,“我们很庆幸选择了壳牌喜力润滑油,其对赛车引擎的全面保护,对整个赛车的稳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很感谢壳牌公司一直以来都与法拉利并肩做战,为法拉利车队提供了最优秀的润滑油产品。”

  同样的赛道,同样的环境,法拉利在同样严酷的考验下始终开足马力,不停歇地以最佳状态冲击极速,壳牌喜力润滑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看点二:“轻燃油”的优势有多大?

  在最近的媒体报道中“轻燃油”是另一个被频频提起的概念,认为法拉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使用的壳牌V能量燃油(F1ULG58),实际情况是否正如他们所评论的那样呢?

  轻燃油的“轻”是针对燃油效率而言的,即在保证赛车强大动力的前提下,使燃油的重量尽可能达到最小。F1是极速的竞争,赛车重量的细微差别对速度乃至整个比赛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各个车队都在为减轻整车质量绞尽脑汁,而有效地减轻燃油的重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轻燃油带来的直接益处可以归纳为让赛车以更少的燃油跑更多的圈数。除此之外,轻燃油还可以间接地减少轮胎的磨损,无形中提高赛车的速度,此外,轻燃油还为车队提供了更为灵活成功的进站策略。

  在刚刚进行的欧洲站比赛中,纽博格林的高速赛道的特点就为法拉利车队的舒马赫提供了有利的发挥空间。F2004的强大动力,结合壳牌V能量长时间高效率的燃烧支持,令舒马赫不断地扩大领先优势,占尽风头。而舒马赫的队友巴里切罗发车时仅排在第七位,V能量使得法拉利车队能够自如地为巴里切罗实施两次进站的策略,争取到时间优势。无论“轻燃油”是不是真的具有“神奇的魔力”,法拉利车队的骄人成绩确为它的性能表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公司信息

  目前壳牌公司向中国市场提供的车用润滑油系列主要有壳牌喜力润滑油、壳牌施倍力齿轮油、壳牌ATF自动变速箱油、壳牌DOT刹车及离合器专用液、壳牌能得力润滑脂和壳牌全效防冻液等全方位润滑保养产品。由于壳牌润滑油享有高科技配方,具有良好抗氧化性和清洁分散性,使用性能优异,在国内市场已经得到众多汽车厂商的诚意推荐并普遍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其业务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壳牌在华投资近20亿美元,壳牌的五大核心业务 —— 勘探和生产、油品、化工、天然气与发电和可再生能源都在中国得以积极开展。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油品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