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企造车何去何从?专家建言注重汽车配套工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 11: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五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 范卉) 造汽车,是近来重庆民营摩托车企业最流行的名词之一。从力帆、隆鑫到宗申,重庆民营摩企的“一致行动”在全国引起了相当的轰动。事实上,在此之前,造车早已成了不少中国民营企业的梦想。从吉利开始,比亚迪、美的、奥克斯等众多企业都拎着钱箱走上了造车之路。

  然而,纵观异军突起的造车民企,既无产品研发优势,又无配套生产能力。随着外国汽车制造商的参与,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不断走低的利润率对刚刚涉足汽车制造的企业来讲,好时光显然已经结束。

  民企造车该何去何从?这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陈淮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将达一亿辆,中国汽车市场的飙升态势将会持续。根据这个预测,造车热还将持续至少十年。

  而与日益增长的高需求相比,中国目前的汽车行业发展还相对滞后。数据显示,中国一百二十余家整车生产厂中,近百家企业年产量不足一万辆。这样的现状显然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不久前率队到底特律参加世界汽车博览会的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和世界顶尖水平差距还很远。世界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已经不仅仅是单个的企业,而是产业链的中心。围绕他们的有世界零部件生产开发巨头,有数以万计的配套商、供应商、销售商、服务商,由此形成的巨大产业链辐射了全世界。中国汽车企业要发展,必须在产业链和配套方面有所突破。

  专家分析说,中国汽车行业目前面临的市场竞争比想象的更为激烈,这种竞争并不体现在整车生产上,而在于整车配套生产能力方面。汽车生产企业如果还靠整车生产来相互竞争,只会落得几败俱伤,最后导致大批小企业退出市场。部分企业应当尽快转换经营思路,投向配套生产和物流。

  截至去年底,重庆市拥有整车生产企业十七家,全国平均每产销一百台汽车,就有十台以上是“重庆造”。但是,重庆零部件生产却相当落后。大多数零部件企业专业化、系列化程度低,开发能力弱,无法对整车企业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至今还没有企业能生产ABS、安全气囊、电动助力转向等高端技术产品,能够打进跨国集团的本地企业更是微乎其微。

  没有成熟的汽车配套工业,就没有真正成熟的汽车产业。专家表示,要经受价格的冲击和市场的考验,大部分企业应该尽快考虑转向配套生产。而已经立足的汽车制造商们则应该更多的考虑自身产业链的完善和售后服务的保障。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