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大瓶颈日益凸显 严重制约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 08:54  经济参考报

  随着世界上大型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全国50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1200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世界最大的9家汽车跨国公司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集团、本田、宝马都已进入中国。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法国雪铁龙等来华投资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本土化程度,还带动了本国的协作企业到我国投资。

  近年来,德尔福、博世、伊顿、米其林等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创办独资、合资企业。这些公司的大量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体系,不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部分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扩大出口奠定了基础。

  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整车企业合资、兼并、联合重组步伐的加快,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全球采购、同步研发理念的引进。

  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打破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整车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实力,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不断寻求最佳资源,在全球采购理念的指导下,按照QCDS或QCDD(Qualit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交付、Service服务或Design技术)的原则面向全球制定采购战略并实施采购,以求获取最新、最好的技术,同时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分散研发风险并得到最佳匹配,整车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加强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实施同步研发,密切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供求关系更加牢固、更加稳定。

  民资和外资成为竞争主体

  民营资本以其独特的属性迅速渗透到零部件产业,高效的决策程序、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的运作机制使它们已经成为国内零部件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另外,合资企业的蓬勃兴起给国内零部件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截止到2003年,我国可以统计的零部件企业有4413家,其中三资企业800多家,约占1/5。国际资本的加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且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运作方式。再有,国外独资企业正在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力军。目前,一些国际跨国零部件集团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多家独资公司,如德尔福公司,1994年进入中国,现在已经在中国投资4.5亿美元,拥有14家企业、一个技术中心和一个培训中心,其中4家独资企业。独资的零部件企业以其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很快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加入,导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为竞争主体转变为多所有制为主体的竞争,加剧了市场竞争态势。特别是独资企业的出现和增多,对国内其它零部件企业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

  据了解,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许多都是位居世界500强的跨国零部件集团,它们在带来技术和资本的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全球化、核心化、中性化、同步化、系统化和模块化等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术语。

  除此之外,零部件技术发展前沿化的趋向也十分明显。也就是零部件企业不仅仅按用户的技术、匹配要求开发和供应产品,而且还超前进行技术研发,不断以新技术、新结构来引导、推动整车发展。

  五大瓶颈日益凸显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零部件产业在竞争实力上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深层次的问题,从而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首先是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结构的变化。我国零部件产业是在商用车零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乘用车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了个别企业在拓展乘用车零部件市场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以外,多数企业零部件投资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甚至失去了技术升级的机会。

  其次,研发能力难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研发能力是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十分重视研发能力的建设和投入,如韩国万都、德国贝洱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达到销售收入的6%~7%,同时也具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研发体系。尽管我国部分企业参照国际标准建立起了试验室,拥有比较齐全的试验设备,但大多数试验装备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研发能力还停留在适应性研发的水平。

  再次,营销缺乏有效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过分依赖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对市场的作用。但销售工作毕竟只是企业营销的一个环节,企业内部体制和机制对销售部门、销售人员有效、快捷的呼应和支撑作用不能忽视。另一方面是重视已有市场的占有,忽视潜在市场的前期开发。随着同步研发的展开,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密切跟踪整车企业的发展规划,力求在概念研发阶段就主动参与,先入为主,扩大市场。

  另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不能适应用户对质量的要求。我国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有的企业还通过了QS9000或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的第三方认证,但总的说来,制造能力的不足是质量控制最薄弱的环节。国际先进的零部件企业,交付不良品率都在100PPM以下,而我国零部件企业要达到这一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最后,在成本控制能力上,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不具备优势。随着整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战是经常被使用的手段之一,整车企业必然将价格的降低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嫁。同时,在QCDS或QCDD的竞争原则下,成本因素是最好量化的因素,也是市场竞争中最敏感的因素。而成本控制能力却不是我国零部件企业的优势,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减少有形的浪费已为人们所认同,而无形的浪费还没有被大家所认知,如资产的闲置、无效的作业等;另一方面,冗多的人员、僵化的用人机制、过重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对业务核心化的研究不够。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附加价值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作 者:汪卫东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