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现能源多样化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9日 10:02  经济参考报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副所长、电动车研究室主任陈全世教授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随着石油资源逐渐短缺,扭转目前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利用格局,实现能源多样化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

  能源危机已露端倪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我们这个“自行车王国”逐渐走向“汽车大国”。有资料表明,汽车每年约消耗我国汽油总产量的85%,柴油总产量的20%,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到2010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也就是说,到那时汽车将要“吃”掉一半左右的自产、进口石油。

  中国早就不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石油出口国,新增的石油需求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0年的33.8%。2003年中国进口9100万吨原油,比2002年增长31%。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预计要达到4.5亿吨左右,那个时候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从长远来看,最终的解决之道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开发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粉墨登场

  现实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到汽车能源多样化的开发上来。

  除了使用汽油作燃料,柴油汽车、电动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乙醇汽车、二甲醚汽车、生物柴油汽车等众多节能环保型汽车粉墨登场。

  据陈全世教授介绍,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具有高效率、低油耗、寿命长、使用可靠等特点,比汽油机的燃料消耗降低了45%至60%。

  但与在欧洲市场上接近50%比例的柴油轿车数量相比,中国的柴油轿车数量相当少,制约柴油轿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柴油的品质。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柴油品质根本无法满足最新的欧洲三号、四号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技术的使用要求。

  从2002年3月8日起,国家开始在南阳、郑州、洛阳和哈尔滨、肇东五个城市进行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工作,代替此前使用的90号和93号普通汽油。但是目前这一做法成本比较高,每吨乙醇汽油的价格在4000元左右,价格偏高限制了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

  利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在国外和国内早有先例,主要是使用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燃气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具有环保、安全、节能三大优势。

  陈全世教授介绍说,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为动力,电能的来源多种多样,如可以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讲,由于技术尚不够成熟,它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产业化、商业化程度很低。

  国外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虽然汽车能源多样化不能一蹴而就,但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环境污染的加剧,自身技术的成熟,新能源汽车终将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外一些大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根据欧盟的统计,欧盟主要国家的柴油轿车市场份额从1991年的16%快速增长到2003年的44%。德国去年柴油轿车的销量已经占轿车总销售量的30%,而柴油轿车保有量增长最快的还要数法国、比利时和奥地利。

  目前欧洲主要的轿车制造商,都在最近相继推出符合欧洲四号排放标准的轿车。这标志着现代柴油机技术在尾气排放方面完全可以做到和汽油机及其他代用燃料同样的清洁。由于欧洲国家的油品价格普遍偏高,尽管柴油轿车的售价平均比同等的汽油轿车高出1000至1500欧元左右,但由于省油,欧洲人还是愿意买柴油轿车。

  美国能源部也制定了“氢计划”,宣布投资12亿美元用于氢燃料电池的研发,提出要在2010年让燃料电池车的份额占整个汽车市场的25%。而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2010年前要把汽车用燃料电池的价格降低到普通汽油发动机的水平,并且要首先从政府部门开始普及燃料电池车。

  政策法规保障不可少

  根据国外的经验,汽车能源多样化发展初期一般需要政府引导投资的政策。陈全世教授认为,汽车能源多样化开发能否引起普遍重视,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国家应通过价格和税收政策引导产业的初期发展,如对低质柴油征收高额税费而补贴环保高质柴油;通过与国际合作和市场刺激的双重作用,导入先进的汽车技术,提高我国燃油效率标准;开征燃油税;制定可行的标准改善油品质量。

  新能源汽车开发,涉及到许多技术领域,如能源、材料、物理、化学、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环保等,也涉及到相关企业、研究机关、大专院校,只有进行协作,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此外,汽车能源多样化还需要法律的保障。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尽快颁布与能源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法律,尽快出台国家关于节能、替代燃料能源开发及排放控制的中长期规划,有效实施汽车排放控制法规,从而使汽车制造企业明确产品规划的方向。随着排放法规的细化和施行力度的加大,国家应同时明确和提高燃油的质量品质标准。(作者:杨明)

(编辑:仝楠楠)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