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期从事汽车工业的高级研究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一直关注着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大讨论。他在4月9日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就自主开发能力以及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汽车工业在怀疑和释疑中发展
付于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这种乐观态度不仅来源于中国汽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而且基于对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汽车工业仍将保持一定增速的判断。这位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发展历程的汽车业内人士长期存在的三点怀疑现在以经完全消除: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在怀疑;对中国汽车的市场不在怀疑;对汽车进入大众消费,中国的寻常百姓也能够享受汽车文明不在怀疑。
对于最近业内外关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讨论,付于武认为,这场讨论至少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家对能不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还有怀疑。他说,此次讨论问题之集中,观点之尖锐,影响之广泛,均为近年来汽车界所少有,在讨论中,质疑三大集团者有之,提出红旗到底能扛多久者有之,大声疾呼要多一些骨气、多长一些志气者有之。这种讨论无疑是有益的,因为它确实关系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争论和批评会使我们的头脑更清醒,使我们的汽车发展战略更清晰。
自主开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付于武说,创出自己的品牌,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且关系到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但是,自主品牌或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更是一种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中国汽车工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要有自己的品牌。但是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绝不是单方面的事情,产品开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平均28天就推出一款新车,它有32个开发团队,有一个庞大而坚实的数据库的支撑。
自主开发能力又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项成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这就需要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德国的一家发动机厂又一个华人工程师,30多岁,却经历了100多种机型的设计与改进。我们的工程师一生可能也就接触两三个机型——积累不足。企业也一样。我们的企业规模较小,换型速度较慢,也是积累不足,不但技术、经验、管理积累不足,资金积累也不够。
这几年我国汽车企业开发了不少新车型,说明我们的工程师不是不聪明。只要假以时日,他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展现出来。
既要看到差距也别妄自菲薄
付于武向记者介绍说,产品开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改进设计,这只是局部改进。东风爱丽舍就是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创造。二是换型。老桑(桑塔纳)、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就是中外联合设计的换型车。三是换代,也就是设计生产新一代产品。我国再中高档乘用车的换代上明显表现出开发能力不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但是,在低档产品和商用车方面,我们的企业做得是不错的。付于武说,军车、卡车、客车、特种车、微型车和摩托车,大多是我们自主开发的。所以我们的企业也不是一点开发能力也没有。大家既要看到差距,也别妄自菲薄。进年来崛起了一批非合资企业,它们正在进行一场令人尊敬的可贵的实验。谁说中国人不会设计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四个挑战
付于武认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产能过剩的挑战。随着产量的迅速增长,产能过剩的矛盾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汽车生产专业化很强,一旦形成生产能力,转产决不可能。届时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所以中国汽车市场要国际化,中国汽车也必然要走向世界。敢不敢进入国际市场,能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对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建立坚实零部件系统的挑战。自主开发能力需要坚实的零部件系统的支撑,不但零部件的质量要达到经济规模。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散、乱、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零部件质量水平低,配套能力不强,又要面临全球采购的压力,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如何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挑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将永远受制于人。在此方面,要将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不断地学习、吸收国外汽车设计、制造、营销方面的理念和经验,同时努力积累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以我为主的自我开发能力。
汽车工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挑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改变了许多我们原有的观念,中国正在逐步进入汽车社会。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若干社会矛盾,如安全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乃至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重新定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汽车工业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前行,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工业报记者 韩金池)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