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毅:互联网对汽车消费和文化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30日 10:31  新浪汽车

  互联网作为汽车文化的传播载体,对汽车消费和汽车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印象中,一个汽车主动推动网络媒体跟企业的联系,搞一个高峰论坛,这是第一次。给我一个感受,南京菲亚特特别敏锐的商业思维,而且对营销方面有很多新的想法。刚才孙总提高50%的消费者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促销信息,90%的对象是喜欢看网络的,事实已经摆到我们面前了,网络媒体在汽车营销中的作用、关系越来越被大家认可。这个研讨会非常好,非常感谢提供这个机会,促使我们做一些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联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当然,国外也走在我们的前面。从中国的汽车厂商和目前网络媒体的发展来看,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分析一下,做一些思考。

  网络媒体怎么跟汽车营销密切相关?我得出的结论,用一句话来说,网络媒体跟汽车营销是绝配,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先看汽车产品,汽车产品作为一个商品,承载的东西非常大,张力非常强。如果简单分类,它既是物质产品,有很强大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是精神产品,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汽车对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改变生活,改变社会,承载了很大的文化内涵,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先说文化,什么叫汽车文化?为什么汽车文化的力量那么大?单从“文化”的字面来看,它是精神方面的积累,一个说法,许多人在做某些事情,认同某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形成一个习惯,而更多人按照同样的习惯来做,在一定时期里会形成一个传统。优良的传统,或者更大的群体坚守的传统,最后形成了文化。它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生活形态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迁、兴衰。而汽车文化完全可以套用过来,它也是大家共同遵循的精神概念,而且也反映了汽车生活的变迁,反映了汽车生活最新的动态。它的力量在哪儿?汽车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很多生活形态的多元化,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现在汽车文化、汽车生活与网络媒体的精彩碰撞,又让整个汽车文化显得风情万般,显得非常精彩。这样的现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网络媒体既有汽车文化承载者的作用,同时又有汽车文化繁荣推动者的作用。现在网络上的俱乐部,崭新的生活方式,互相之间非常从容、非常自由的交流,把这种生活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出去,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同时,汽车文化这种消费方式的改变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对人们强大的影响力,这是一个方面,汽车文化的作用。还有一些例子,很小的衍生出来的车模,可能形成收藏价值,形成一个群体在网上的集结。大家对汽车,对美学,对设计,甚至对生活形态、生活方式共同的探讨,网络把它扩展开来,形成了一种车模文化。

  互联网作为汽车文化的传播,作为汽车文化的载体,而且对汽车文化起推动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互联网。

  从物质层面来说,汽车有很大的使用功能,它在中国目前这种状况下,对互联网的特性是一种天然的关联,从几个层面可以看出来。一个是本身产品的特质,一个是使用功能。汽车产品是种高价值和复杂的产品,在购买中需要大量的资讯,需要进行比较,需要获得大量相关的信息,而互联网提供的海量的容量,强大的功能,比如搜索功能、比较功能、查询功能、快速的传播功能,都有利于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相关的信息。

  第二是使用层面。汽车不象其它商品,买完以后就完成了购买消费行为的大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包括使用延伸的层面非常多,包括保险、维修、改装、自驾油等等,汽车的使用者希望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的交流和大量的资讯,而互联网的互动性,虚拟社区的表现形式,正好对应了车主的需求。在很多汽车论坛上,大家在很热烈地探讨汽车怎样使用,汽车怎样消费,怎样利用汽车在生活中演绎出更多精彩的内容,这正好是网络提供的机会。

  这几个层面都可以对汽车相关的使用者,汽车的购买者,汽车的车迷形成很大的影响力。我在分析读者层面的时候,发现实际上就是两大线,一个是汽车产业线,包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销售商,还包括汽车媒体、相关的公关、广告部门,这是汽车产业链的群体。另外很重要的是网络媒体要发挥最大作用,而且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消费者群体。买主包括即将购买的,而车主是已经拥有汽车的,而车迷是对汽车感兴趣的,也可能是潜在的购买者。无论是从汽车的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网络媒体都会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编辑:仝楠楠)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