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藐视论”、“过热论”、“捷径论”都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最好不要让汽车工业滋生一批盲目的实干家。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杰谈中国汽车品牌与开发之路
谈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首先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和企业的具体情况。
举例来说,有很多人推崇日韩模式,要看到我们的企业和日韩的企业有很多不同之处。日韩的企业集中度比较高,每一个汽车企业跟一个财团的结合都相当密切,它可以实现这个财团控制范围内的零部件的采购体系,零部件工业的同步发展可以形成团队经济。而中国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从整个社会文化来看也有所不同。日韩的一些汽车从业人员对企业有一种很强的归属感,他面对的可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多强烈的诱惑。所以他可以用自己毕生的经历或者是整个职业生涯去做一件专一的事情。我们现在的经济面临一种多元结构,每一个专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都面临多种选择,归属感是比较弱的,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和选择。像汽车工业这种产业特点,搞研究和开发需要一个专家团队。我们要非常务实地讨论在我们现实的条件下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达成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的目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观念问题。
在汽车行业,现在流行一些论调,如果不正确的看待,会造成一些损失。
比如说现在藐视论盛行,认为汽车制造不过如此,没有什么神秘的。如果从战略上这样考虑问题未尝不可,但如果实际上这样做就会导致一大批盲目的实干者,这就会造成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
再比如说过热论,产能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战略结构的调整。过去,对于汽车工业有一些政策、法规的限制,一旦能够进入汽车工业就意味着有了特许经营权,就可以在特许经营的范围里分得一杯羹。所以,许多人都把进入汽车工业看作跳过了“龙门”。但如今,在本质上已经不存在“跳过龙门”的概念了,无论在政策链上还是经营链上,原来的“特许经营”慢慢地不再成为一种资源。今后,越来越多地要靠市场来调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汽车企业是“木本植物”,永远会花枝繁茂,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它是一个“草本植物”,随时都有枯荣的两种可能性,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一个可以挣钱的产品就认为一定可以持续发展。
再说一下捷径论,有人认为发展汽车工业有很多捷径可走,甚至包括拷贝,所谓的“跟踪战略”,可是,发展到不恰当的程度可能就是侵害知识产权。我们是要考虑捷径,但是就这个产业特点而言,要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没有捷径的。还有人说企业发展可以靠比如机会导向、关系导向、金融导向等,这都不是基于持续经营的概念,这都不是让一个企业能够长期生存的导向。我觉得应该提醒大家,尤其像汽车工业这样的产业,一定要有战略导向。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已经进入的,和希望进入汽车行业的人有一种历史观。我们不会去追求一个“万岁牌”的企业,但是一旦进入以后,我们一定希望营造一个百年老店,追求一种有序的竞争。不要以一仗胜负论英雄,不要以一役之胜定导向。
现在有一些急于进入汽车行业的人其实是受一种很重的“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们看见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很好,跨国公司都义无返顾地涌入中国,他们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也义无返顾地往里跳了。我们去跟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或者是一些有勇气的投资者接触的时候,会发现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很多基本问题他们没有想透,比如我刚刚提到的有序经营的问题,“草本植物”的问题,金融导向的问题等。不少人认为,现在我的汽车企业没有人才、没有技术都可以买。这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知道,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举个例子,摆一桌宴席,一个好的点菜者对单个的菜以及构成整个酒席后是什么品位,能够提供给客户什么样的享受,都有非常确切的想法,最终他能集大成,这本事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有些人可能点了十道菜都是准的,但是这十道菜合在一起未必是一个效果好的宴席。我们现在要防止在汽车行业里有一种“吃套餐”的现象,说得严重一点是技术懒惰,不愿意冒风险,把成套的技术搬过来,哪怕多花点钱求得暂时的稳定性。这样做的结果开通率、成功率是高的,但是它负面的效果就是投资大大增加,自己的技术部门无所事事,自己的装备工业不能得到发展机会,延伸的价值链没有了。现在在东风公司的各个项目里我都强烈反对“吃套餐”,坚持要“点菜”,能够国产化要国产化,能够有选择的一定要选择。虽然这样我们是要担风险的,但无论怎么说,我觉得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是要多一点挑战性的。我们不能什么都去买,都照搬,失去了学习进步的机会。
有人说,进入21世纪的头三年是令人怀念的三年,中国汽车企业的日子特别好过,降价也丰收,取得了超过预期的回报。我想中国的汽车工业这样发展良好的势头还是很让人乐观的,因为第一,汽车普及率还是偏低,这就意味着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二,老百姓的收入是在持续的,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再一个就是汽车金融服务虽然现在才开始,但是一个发达健全的社会的金融机构不可能在汽车消费方面无所作为,它一定会大有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持续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后,竞争会异常惨烈,大家一定要做好这个准备,以后的竞争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竞争。
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觉得媒体能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应该有一批敏锐的观察家为了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整个中国汽车文化的健康发展发表一些提示性的言论。虽然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些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一些“旁观者”,他们更敏锐,更少局限性,观察问题没有自己的企业利益,接触到的活生生的东西更多。在当今中国,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向我们的企业家们传递一个有序经营的概念。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