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产汽车的加速度趋缓 2季度产销量将高于1季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15:17  财富时报

  上周,在通报今年一季度产销情况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并没有表现出突破历史纪录的喜悦。虽然3月份汽车销量提升到新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30万辆,但是增幅却小于去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消息,3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74万辆和54.26万辆,比2月分别增长31.17%和25.62%,是历史以来首次当月产量和销量突破50万辆,分别达到56.74万辆和54.26万辆。

  增幅趋平稳

  朱一平介绍,今年1—3月我国累计生产汽车129.96万辆,同比增长25.63%,较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了近十个百分点。其中,今年一季度轿车累计生产39.62万辆,同比增长41.86%。朱一平说,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今年汽车产销量的增幅开始趋于平稳。

  销量方面,一季度我国国产汽车总销量为127.77万辆,同比增长28.98%。其中,轿车累计销售56.7万辆,同比增长44.47%。

  汽车大集团在行业中仍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竞争已经日趋激烈。一季度销量超过10万辆的汽车企业是: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集团、东风集团和北汽集团。上汽集团以23.1万辆的销量居三大集团之首,同比增长29.89%,从去年的第2名跃居冠军。长安集团和北汽集团今年呈现了较快的增长,产量分别为13.38万辆和12.17万辆,增幅为32.29%和72.24%。

  东风集团已经被挤出“三甲”,销量仅为12.69万辆,增幅为10.19%。上述5家企业累计销售汽车83.65万辆,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5.47%。

  1季度汽车全行业实现利润103亿元,增长额7亿元,上缴利税191.7亿元。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汽车频繁降价,新老产品交替期间老产品减产、新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等因素影响,所以汽车行业的利润增长有一定困难。

  朱一平预计,今年2季度汽车产销量将明显高于1季度,受汽车信贷和保险政策收缩的影响,2季度汽车产销将超过155万辆、轿车可超过70万辆。

  国民经济带动汽车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说,到2005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今年一季度汽车销售同比增速为30%,与去年全年增速(33%)相比,变化不大。与去年相比,增长的车型差别很大,卡车增长很快。

  在一次由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举行的会议上显示,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发展中,一些地区的物资供应出现困难,煤炭、钢铁等物资的调运不及时,因此,3月份卡车销售出现大幅增长。载货汽车累计销售37.8万辆,同比增长28.46%,去年同期载货汽车销量仅为13.28万辆。

  汽车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只是卡车的快速发展说明了这一点。在影响轿车销量的5个因素中,经济发展也排在了第一位。其它4个因素分别为汽车价格、新产品、消费环境和使用环境,其中后两个因素在今年轿车销售中发生了负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以乘用车为主的汽车市场发展格局开始形成,汽车的主体属性已经从原来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生活消费品,购买人群也从集团购买转为私人消费,为我国汽车市场的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今口车的实践表明,只要人民币不出现大的升值,国产车可以挡住进口车,当然,这离不开政府在WTO框架下的支持”,徐长明笑谈对今年后三季度汽车市场的预计,从2004年第一季度的汽车产销量来看,有可能连续3年销售增量超过100万辆,这是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奇迹,估计全年需求量在550万辆左右。超出了他年初预计的515万辆。

  降价已成常态

  根据网上车市数据,在对市场上240种车型的统计中,今年一季度汽车价格的平均降幅为2.23%,这其中包含了部分涨价的车型。

  截止到1季度,共有20多个品牌、近80种车型降价,降价车型降幅为9.01%。平均每月有25种车型降价,集中在15万元以下的车型。降价频率明显加快,2003年全年才有80种车型降价。

  2002年以前,很多车型一年内对价格进行一次调整,降价完全由厂家控制。如今降价已经成为常态,不是阶段性降价,徐长明说,汽车价格至少要降到与国际水平相当。

  进口车方面,一季度进口车降幅也十分明显,平均下降4.31%,共由150多种车型参与降价。去年同期,有90种进口车型降价,平均降幅为5.02%。降幅高于今年,因为今年有一些进口低端SUV出现了涨价的现象,涨幅在5%左右,这与进口量相应减少有关,有价无市。

  网上车市总监华雪说,进口许可证对车价的影响逐渐变弱,在1季度中,48万元以下的进口车降价集中。(本报记者 丛刚)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