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400多万销量,让中国一举挤掉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大国。这全球第三的排名,颇令我们这些中国的汽车记者自豪,出国采访也觉得腰杆儿很硬。但上周发生的一件小事,还是让我们体验了一下所谓“汽车大国”的尴尬。
上周,应日本富士重工之邀,中国京沪穗三地汽车记者前往日本采访。富士重工对中国市场不太熟悉,非常急于了解中国市场现状。当中国记者积极地提问时,他们的设计部门主管非常诚恳地问中国记者一个问题:哪一款车在中国最畅销?
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居然让热热闹闹的采访现场一下子冷了下来,中国的十几名汽车记者都知道答案,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大家突然陷入了片刻的尴尬!
为什么尴尬呢?因为我们发现,让我们沾沾自喜的“汽车大国”原来是那么的拿不出手!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一走出国门,就代表中国,这点小小的民族虚荣心让我们不愿意对外人说,“我们虽是第三汽车消费大国,但我们仍然落伍,仍然与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有不小的距离。”
这个差距有多大呢,我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大家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兴建的一批建筑吧———外面贴着马赛克(俗称厕所砖),里面铺着大理石,迄今仍是中国绝大部分中小城市的主体建筑。这种流行风格和品味就是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潮流水平。
与此对应的,相当多的消费者对车的审美观则像极了80年代兴起的、现在仍有市场的家庭装修风格———把家装成宾馆(有人说像KTV包房),没事儿还在拐角弄个酒吧。
难道不像吗?即便一个小小的微车,也要三厢的,里面装一大堆华而不实的配置,至于车的性能如何———不管。
消费者永远是对的,所以迎合这些潮流就是必然,即使它庸俗不堪。
现在把家弄成包房的人不多了,把车庸俗化还在继续。那就等等吧,也就3到5年吧。(孔文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