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字解读新车质量:令人堪忧的新车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 17:47  新浪汽车

  2004年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召回制度(RECALL)是指投放市场的汽车,发现了由于设计或制造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有可能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厂家必须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该产品存在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改善措施等,以消除事故隐患。

  而此前,汽车召回制度在业界和消费者中早已讨论多时。为什么国人对这一制度如此热衷?新华信最近发布的《2003年度新华信乘用车用户研究》中透露出的一些信息或许能够成为它的一个注脚:

  新华信在通过对22个品牌、37个车型系列、覆盖10个重要城市的6000多位车主进行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果:在使用时间在3-6个月的国产轿车当中,平均每100辆轿车,发生故障的次数就高达125次。这一数字同2002年相比,略有上升。


  而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微型轿车的百车故障率同去年相比竟上升了近一倍。微型轿车并不是故障轿车的代名词,这种轿车因为其价格相对较低,成为很多‘新手’的第一选择。3、4年前,如果想买5万元以下的轿车,选择的余地较小,而近年来,更多的新车型开始挤入这一细分市场。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故障率上升如此之快,这已经不得不使人们对那些上市时间不长的微型轿车的质量开始担忧。

  同时出现问题的还有故障率有所上升的中型轿车。这一级别的车型包括雅阁、帕萨特、别克等车型相对成熟,在中国登陆时间较久的品牌,也包括红旗、中华等这些自主品牌。

  然而,小型和紧凑型轿车的百车故障率较去年则有所下降,特别是紧凑型轿车,从126次下降到90次。这两个细分市场的竞争车型相对较多,价格集中在10万元左右。

  伴随着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新车上市的频率越来越快,消费者的投诉也越来越多。从消费者协会反应的数据来看,个人消费者近两年来对于汽车的投诉骤增,去年对汽车的投诉同比增长高达52.6%。

  究竟这些投诉都集中在什么地方,刚开了不到半年,汽车都哪里容易出现故障?让我们再来看

  看数据情况。我们把汽车分为八大部件,包括车身外部、车内部及内饰、电子设备及附件工作、温控系统、刹车系统、传动系统、发动机和转向及操作系统。


  数据显示,发动机出现的故障最多,平均每100辆轿车,就有18辆会在发动机这一部件上发生问题,而去年这一数字为15。故障表现在发动机间歇式熄火,点火困难,发出不正常的噪音等等,特别以最后一项的问题为多。此外,电子设备及附件工作和转向及操纵系统的百车故障率为12,车内部及内饰以及刹车系统为11,温控系统为9,车身外部和传动系统为8。

  故障率的上升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新华信认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在于很多汽车厂家为了争夺市场,短期内生产新品牌汽车,把技术还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质量问题也就时有发生。

  研究者把富康、捷达、桑塔纳分为一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三样’,定义为老车型;同时把2002年上市,车型相对较新的车型分为一组,定义为新车型。研究者希望通过指数分析,试图将这两类车型发生的故障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从二者的百车故障率来看,新车型的百车故障率为106次,老车型为97次,低于前者。


  从各个部件的故障情况来看,‘老三样’在发动机上处于优势,百车故障率为15次,低于新车型的同一指标(19次)。而新车型则在转向及操控系统方面则明显占优,也就是方向盘抖动以及行车时方向盘、车身抖动方面表现比较理想。


  随着消费者对于汽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未来的新车型上市后都将面临市场和消费者更加严格的检验。研究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三包’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消费者的购买顾虑,同时也平添了一份消费者对于厂家的信赖。

  召回制度的建立使得汽车业的‘三包’终于有法可依,但同时应该看到这只是一个开始,不少人还在怀疑是否真的会有厂商冒着损失巨额利润‘召回’有问题的产品?

  但消费者仍愿相信,敢于召回的企业才是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享受‘召回’,享受‘三包’,可以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购车提醒:

  1.购车时尽量选择上市一段时间,已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车型

  2.选择知名品牌的汽车会给您今后用车养车解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