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格林柯尔收购ST襄轴 顾雏军能否打造完美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 09:29  财经时报

  4月10日深夜,沉寂了三个多月的格林柯尔(8056,HK)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再次坐在诸媒体面前。与2003年12月收购扬州亚星客车(600213)时相比,这位格林柯尔系掌门人略显清瘦。

  此番,沉寂了几个月的格林柯尔系闪电收购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ST襄轴,000678)4391.33万股国有股权,以1亿元的出价购得这间汽车配件类上市公司29.84%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襄阳汽车轴承集团公司(襄轴集团)以3.56%的股份退居二位。

  这是顾雏军麾下掌控的第四间A股上市公司。

  考量顾雏军的过往收购风格,ST襄轴似乎不应入其视线:ST襄轴没有美菱电器(0521)和科龙电器(0921)的在同业中的优势排位;没有亚星客车的品牌知名度和丰厚的资产价值;ST襄轴与亚星客车业务甚至没有直接形成上下游关系。

  顾雏军对记者解释,入主ST襄轴的目的是借此进入汽车零配件市场,而这个市场,在未来可能提供百亿美元的商业机会。然而,以总资产仅有6.93亿元,销售收入连年递减的ST襄轴,能支撑起顾雏军的宏伟理想吗?更何况,2月末刚刚摘星的ST襄轴,还要面临着摘帽保壳。

  闪电收购

  此番运作收购的又是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间成立于2003年6月20日,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是为当时收购亚星客车量身定制的,入主ST襄轴是其第二次出手。顾雏军在扬州格林柯尔中持有90%股份。

  事实上,ST襄轴并不是一个很“好卖”的企业。在顾雏军这次闪电收购之前,1997年上市的ST襄轴曾有两次“几乎”成功的控股权转让。

  一次在2000年10月,ST襄轴(当时名为襄阳轴承)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拟将控股权转让给中青创业集团公司。资料显示,中青创业集团主营业务为计算机软件硬件、生物制药和高新材料等。很明显,这家公司与襄阳轴承之间的业务并不搭界,有着明显的资本运作迹象。股权转让公告发出后的半个月,襄阳轴承再次发公告称,湖北省政府要求暂缓此次交易。

  还有一次是在2003年11月,万向集团曾与襄樊市政府达成初步意向,万向钱潮(000559)可能收购ST襄轴(当时名为ST襄轴)33.4%的国有法人股,收购代价约为1.08亿元。双方约定实质性重组在ST襄轴2003年年报公布后进行。而在年报公布后,出现在ST襄轴股权转让公告书中的却是格林柯尔。有分析人士认为,万向钱潮与ST襄轴谈判的破裂,主要是因为员工安置问题,ST襄轴有7000名员工,而万向钱潮只能保留2500人。但ST襄轴行政部有关人士否认这种说法,称重组未果原因复杂。

  实际上复杂的正是ST襄轴本身。这间企业2000年上半年曾完成一次配股,融资1.53亿元用于建设轿车轴承项目。此后,公司即告亏损,并由于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2003年11月,由于中报盈利,ST襄轴恢复交易。知情者透露,ST襄轴之所以连年亏损,是由于原董事长张德炳等高管贪污腐败所至,公司管理混乱,资产外流,成了一个烂摊子。

  消息人士透露,ST襄轴现任董事长周霁,任职前为襄樊市政府的官员,其到任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售出ST襄轴。

  顾雏军接手ST襄轴,了却襄樊市政府的一块心病。

  从2003年年报看,ST襄轴已经实现盈利784.18万元,并就此摘星。但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仍然亏损1691万元。事实上,导致2003年扭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年中和年末两次出售土地,获得6268万元的收益。ST襄轴2003年主业收入2.15亿元,甚至比2002年还缩减10.94%,可见公司虽然扭亏,但经营状况并未见好转。另外,目前ST襄轴资产负债率高于50%,而且在其2.144亿元的银行负债中,抵押借款额为2.115亿元,公司还面临着沉重的偿债压力。

  顾雏军接手后,还要继续努力完成“摘帽”的任务。

  一石两鸟

  作为已被业内公认的资本运作大家,顾雏军当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目前ST襄轴以货车轴承为主要产品,而顾雏军看中的是ST襄轴的一条轿车轴承生产线。

  ST襄轴2000年配股所得的1.53亿元,用于其“九五”轿车轴承技术改造项目,当时公司预测,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34亿元和4000万元年利润。但直至2003年年报发布,该条生产线仍然在调试阶段,没有产品出来。

  顾雏军对记者解释,中国的轿车轴承还多依赖进口或者合资企业,这是一个战略制高点。格林柯尔和ST襄轴都会义无反顾地致力于轿车轴承国产化。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曾经在两年前到湖北襄樊实地考察襄阳轴承,他告诉记者,ST襄轴原有的一些生产线都比较陈旧,被进一步盘活的价值并不明显。但是从德国引进的轿车轴承生产线,就是从目前看也是比较先进的,是很不错的资产。顾雏军说,需要再投资几千万元,将这条轿车生产线完全盘活投产。

  国内汽车零部件虽然需求增长很快,但供给市场中合资和独资企业较多,很多零部件是整车厂从国外配套来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很高。国内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所以价格没有优势的小型零配件企业根本无法进入主装厂和一、二级配套商的视线,只能跟三级以下的配套商合作。而目前除了万向集团等几家大的企业,包括ST襄轴在内的大部分企业都不足以进入更大规模的销售领域。ST襄轴内部人士称,未来产品主要用来配套国内轿车生产企业。

  而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于处在汽车行业配套产品下游的ST襄轴,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

  对于需要多久可以产出成品,顾雏军和ST襄轴都没有给出时间表。而目前,ST襄轴的当务之急是摘帽。而轿车轴承能否给顾雏军带来他所希望的效益,还在未知中。

  另一方面,顾雏军不太可能将ST襄轴作为一个产业整合的平台。董建华介绍,轴承只是一个很小的零件,汽车的产业链由零件、部件、总承和整车等环节组成,ST襄轴只是处于产业链条下端的小型零部件商,想做大,并且向上整合是很难的。

  其实收购ST襄轴对顾雏军而言,在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同时,可能还有另外的意义。

  2003年末,ST襄轴完成了改制,原有的近8000名员工,只保留了1600余人,改制资金(包括遣散的职工补偿金等,有2亿多元)由大股东襄轴集团解决,不足部分襄樊市政府帮助筹措,而历史遗留对职工个人的负债(近1亿元),也尽数转移至襄轴集团。万向集团曾与ST襄轴讨价还价的种种,对顾雏军而言已经迎刃而解了,顾雏军由此轻松拿到一个相对利落的上市公司壳资源。

  虽然顾雏军对记者明确表示,只是“碰巧对上市公司感兴趣”,但从其历次收购看,都是借助国有企业改制机会进入,获得相对控股地位和较少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有分析认为,顾雏军频频收购上市公司,也有可能是在聚积国有股和法人股资源,等待流通机会。

  本报记者王旗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