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去年第四季度意外出现亏损 夏利业绩受制于丰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 10:57  京华时报

  4月8日,ST夏利(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原来预测赢利的2003年第四季度亏损,这个公告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公告发出的第二天,ST夏利的股价几近跌停。“这与一汽夏利过于依赖丰田有直接关系。”一位汽车分析师说。事实上,一汽夏利寄予厚望的威乐和威姿,因为和丰田威驰同在一个NBC平台生产,并且形成竞争,直接导致了丰田对一汽夏利的零部件进行控制。

  三大原因直指丰田

  4月8日,ST夏利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03年全年的利润总额将略低于2003年前三季度披露的利润总额。这意味着2003年前三季度全面赢利的ST夏利,在第四季度再次亏损。

  ST夏利对第四季度出现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对NBC系列轿车进行较大幅度的价格调整;原材料涨价以及日元汇率上升导致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增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收到了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度审计报告。报告中说,由于在2003年第四季度实施了返还现金等促销措施,一汽丰田2003年第四季度赢利状况也有所下降。ST夏利拥有一汽丰田30%的股份,在前三季度的赢利中,一汽丰田对其利润的贡献高达60%。

  了解ST夏利的人很快就发现,ST夏利归结的三个原因,几乎都与丰田有关系。ST夏利NBC平台正是丰田的生产平台,而ST夏利所说的进口零部件也是给这个平台提供的进口丰田零部件。

  同台生产同台竞争

  事实上,这既是ST夏利与丰田合作不佳的结果,也是他们合作尴尬局面的开始。

  一汽夏利重组前,利用丰田的技术建立了NBC平台,主要用于生产夏利2000。由于当时丰田没有在国内直接生产轿车,夏利2000销售也不理想,双方的合作相安无事。

  2002年,丰田也在国内建立了同出于NBC平台的生产线,第一款车威驰就放在这个生产线上。重组后的一汽夏利,也对NBC平台寄予厚望,从去年开始推出威姿。

  威驰和威姿下线后均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应,这恰恰引发了一汽夏利与丰田的矛盾。与丰田威驰同出于NBC平台的一汽夏利威姿,由于很多零部件与威驰一样从日本丰田供应,在市场旺季不得不停产给丰田威驰让路。

  “威姿在去年11月份的确停产了一段时间。”ST夏利证券部的张爽昨天表示,停产的原因是当时的进口零部件用完了。

  事实上,去年年底市场上ST夏利NBC平台的几款车几乎全部断货。一位ST夏利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零部件供应跟不上,不得不停产等待。这直接导致了去年9月份降价的夏利2000,市场销售刚有起色就开始出现断货,并且一直供货不足。

  这也是ST夏利把降价列为赢利下降的原因———产品降价后,产量没跟上。薄利没能多销,利润当然会随之减少。

  受制零件威乐缺货

  NBC平台的问题,同样出现在ST夏利的新车威乐身上。

  “现在订车要到1个半月后才能提车。”ST夏利在北京最大的一家代理商万吉祥的一位业务人员说,威乐上市后,市场反应不错,但供货严重不足。万吉祥上个月从厂家提到的现车只有80台。

  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威乐供货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夏利好不容易出了一款市场看好的车,还是有市没车。”深圳一位经销商抱怨说。ST夏利有关人员透露,之前他们统计威乐在全国的预订已经超过了一万台。

  威乐的热销进一步激化了丰田和夏利的矛盾。威乐在前期宣传中一直称,所用的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零部件与威驰相同,而威乐自动挡只有10.28万元的价格严重影响了威驰的销售。今年4月初,一汽丰田再次调整了威驰的销售价格,价格最低的一款仅为10.5万元。当时就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汽丰田是针对威乐而来的,丰田威驰与夏利威乐已形成了同门竞争。

  显然,控制威乐的零部件供应可能是控制其与威驰竞争的最有效办法。现在,ST夏利内部很多人开始在私下里对丰田表示出不满:因为受限于进口丰田的零部件,威乐无法很快提高产能。

  解决之道在于自立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对ST夏利2003年第四季度出现的亏损归结为,ST夏利过于依赖丰田,“但它也没办法”。

  ST夏利证券部张爽也承认,如果NBC平台的车继续热销,零部件的供应仍会继续受到限制,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受限制的零部件拿到国内生产。

  当然这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是老夏利车型能不能也成为公司赢利的主体,“这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张爽说。实际上,ST夏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几天前,ST夏利把原来排量1.0的一款夏利车改为1.1排量,并推出新款。另外,ST夏利内部人士透露,ST夏利今年的重头戏是,在5月份左右推出两款B级(中档)夏利新车型。

  本报记者张利东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