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简单的汽车平面广告联想到国内外汽车文化的不同
最近,某品牌的一款“多功能”汽车的平面广告是这样的:为了表明其车子底盘的通过性不同于一般的家用轿车,画面上该车子的停车姿势是--“骄傲”地横跨在一个绿化带上的,绿化带上的花花草草显然是有一定的高度,而该车的底盘刚好可以“骑”在花草的上面(四个轮子依然在普通的地面),然后,画面上还刻意对照出旁边规规矩矩停着的两台轿车(其中一台应该是PASSAT?另一台是BK?记不清了),那意思是:你看,我多牛啊。
这个广告在国内估计没什么大问题。可在很多国家我估计肯定被人耻笑,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的认知,差别就是这样出来的。
N年前,俺所在城市的隔壁城市就已经营造了这样的汽车驾驶气氛:当你的车子在绿化带旁作短暂停留时,即使是一分钟,也请你关闭引擎,因为怠速时排放的尾气尤其高浓度,会对绿化带中的花草造成损害。现在,这种观念在那些地方的驾驶者心目中已经是一种共识了。
所以,看到那个平面广告,我脑海里马上想到的就是那个“高”人一等的休闲车在进出它下面那个绿化带时,高浓度的尾气直接喷射在花草上面的样子。
这其实也是我理解的所谓“汽车文化”的内容之一。这种与社会、环境协调共融的驾驶观念,我认为和讲求驾驶乐趣、操控快感是完全不矛盾的。你停车就好好停嘛,毒害花草不说,不按规矩乱停车本身就是我非常痛恨的一种驾驶行为。
我还是那个观点:车子是没有错的,都是人的问题。行车如做人--大家说的那个某某车特别不道德,说的不是车子,而是开车的人,没有驾驶道德的人。没有驾驶道德,也就是没有了道德。
我觉得所谓“汽车文化”的形成,广告策划者、厂商、政府和媒介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义务作出正面、积极的引导,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正在步入”汽车生活的国家。前段时间某日本鬼子品牌的汽车广告,不也是超出了普通的汽车驾驶概念的典型例子?
我经常收看隔壁城市的电视台,你可以发现在他们的影视文艺作品(尤其是每天准时进入百姓茶余饭后的电视剧),在拍摄汽车驾驶场景时,从来都不会缺少驾驶员和乘客拉安全带出来并认真扣带上这么一个“标准”动作,即使是黑社会的“大佬”,也不例外。现在我们的电视剧里,汽车已经被描述为进入百姓生活了,汽车驾驶的画面已经越来越多,那些导演/制片的脑海里,估计还没有建立“开车必须佩带安全带”这个概念吧,一大班的老百姓,也就跟着看了。虽然,扣安全带着事,我们也是立了法的。
(2004.4.2再次在汽车杂志上看到那个广告时有感而发)
新浪网友:电子油门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