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规模也有措施 合资企业咋会没有成本控制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 10:33  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一辆售价十五六万元的国产轿车,有人要厂家以9万元的价格销售,你是不是觉得这人是疯子?这个“疯子”就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春节后,他与国内另一家轿车企业的老总会面,竟提出要以9万元一辆的价格包销人家售价十五六万元的轿车。

  “你信不信,三五年后,国内中高档轿车价格将是目前价格的1/2甚至1/3。”李书福的预测让记者一脸惊愕。

  仔细想想,李书福的建议未必没有道理。5年前,他放言要生产三四万元轿车的时候,恐怕大多数人也以为他是“疯子”,因为,那时国内最便宜的奥拓轿车也要卖五六万元。可如今,不仅吉利豪情电喷轿车最低售价3.29万元,还带动了夏利、奥拓等一批轿车售价落在4万元以下。

  之所以不敢相信李书福的预言,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国产轿车价格的判断,大多基于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定价,而国内轿车市场价格体系的制定者,又是占轿车90%以上市场份额的合资企业。可是,用奇瑞董事长尹同耀的话讲,合资企业根本不具备成本控制能力。

  合资企业大多达到了整车厂理论上的经济规模,又引进了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成本控制措施,它们怎么会没有成本控制力?

  诚然,合资企业在规模、管理上有优势,但50∶50的股比、中方“话语权”的缺失,却决定了在经营决策领域不得不优先考虑外方利益。一位业内人士曾介绍过跨国公司的赚钱之道———引入一款新车型,装入腰包的第一笔钱是技术转让费,最高曾达2亿欧元;第二笔是生产准备过程中外国专家的劳务费,按小时结算;第三笔是零部件国产化过程中的试验费、认证费等等;第四笔来自高价出口核心零部件,有的比国外市场备件价格还高;第五笔是延缓技术更新速度,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零部件厂家淘汰设备的残值,即便部分关键部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也都是已经淘汰的技术,而且,由于被淘汰产品国际采购量小,采购价格甚至比最先进的还高。

  既然合资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存在如此多的“黑洞”,它们又是如何实现高额利润的呢?原因也很简单,前些年靠高额定价,近两年随着竞争的激烈、价格体系的打破,合资企业又找到了另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外型同步,骨头不同步”,通俗一点讲就是减配置,这在最近上市的不少新车上都可清楚地看出。

  外方的获利空间则更大。去年,某企业引入一款新产品,外方的定价比中方期望值高出2万元,其中,KD件每台外方要额外赚3000欧元,结果,合资企业生产一辆车大约要亏1万元。但一算经济账,卖一台车外方亏5000元,出口KD件却一辆多赚了3000欧元,还是外方占了便宜。

  这个例子可能比较极端,不同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和赢利模式也不相同,但是,没有主导权,确实让合资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大打折扣。目前,吉利、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企业已逐渐具备了有自己特色的成本控制手段,看来,国产轿车价格回归的重任要落到它们身上了。(诤言)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