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搞汽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现在却有一种现象值得玩味:不少外来企业的首款车型都选择了SUV。
SUV这种运动型多功能车,作为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诞生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车型,它集中了轿车、越野车、MPV等多种车型的优势与特性,可谓汽车家族金字塔上的塔尖。而在我国,SUV如何却成了“矮板凳”,谁都可以爬上来坐一坐?
此SUV非彼SUV
在这些“外来者”中,有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摩托车生产企业,更有原本与汽车毫不相干的家电等行业企业。尽管他们出身不同,却都把进入汽车行业的入门车型锁定在SUV上。上海万丰、辽宁曙光、山东华泰等如此,新近进入汽车制造业的家电企业奥克斯等,也是如此。最近,原本一直生产中巴的北旅,几经坎坷之后,也一头扎进SUV的队列中。
看看这些新进入者的产品,你会发现,除了华泰汽车选择了中高档SUV外,其他均为10万元以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所谓的经济型SUV。从车身、底盘到发动机等各个系统,他们之间彼此都非常接近,就像同一厂家的不同款式产品一样。他们都是攒车者,零部件和各大总成的来源基本相同。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经济型SUV,并非真正意义上的SUV,它们有SUV之形而无SUV之实。不论是论越野性、安全性,还是论舒适性和工艺水准,都与真正的SUV有距离。业界有关SUV的名分之争一直未停,就是这个原因。
是最佳途径,还是无奈选择?
有人说,这些企业之所以由SUV入门,是因为经济型SUV起点低、好进入、竞争对手少;也有人认为,是市场好、需求旺,大家都来抢市场热点……
新入行者之所以拿经济型SUV当敲门砖,两年前即开始进入整车制造业的万丰集团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峰认为,市场好、有生存空间是原因之一,而皮卡、经济型SUV零部件资源较为开放,可以做到资源共享,是经济型SUV被看好的另一重要因素,这使得后来者易于入行。轿车车身及零部件配套体系等都具有封闭性,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在社会上不可能随便买到。李峰直言,我们生产的确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SUV,但国人接受它,需要它。当然,各地对皮卡的限制政策,也是使皮卡生产企业不得不采取相应对策,延伸皮卡产品原原因之一。
而刚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家电企业奥克斯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江伟则指出,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后来者,我们是很慎重的,也要权衡风险和利弊。选择从经济型SUV切入,也是首先看到其快速成长的市场。黄江伟认为,目前这一领域生产企业虽然不少,竞争也比较激烈,但从总体上看,竞争实力都不很强,除了长城赛弗占有率较高外,其他十几个品牌大都只有几千辆至一万辆的规模。基本处于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又做不好的局面。这应该是汽车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二,目前国内无论是轿车还是SUV,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干汽车必须上“公告”,而轿车目录的壳资源较少,相对而言,SUV、皮卡行业的壳资源较多,从此容易进入。第三,行外人做行内事情肯定要经历一个磨合阶段,要交些学费。从经济型SUV入手,可以少交学费。
面临的问题:门好入,路难走
显然,门坎低、好进入,是外来者首选经济型SUV入门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他们却面临着“门好入、路难走”的问题。
首先是市场问题。尽管自去年以来SUV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但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相对于我国汽车每年四五百万辆的规模,SUV不到20万辆的年销量还是一个小市场,经济型SUV所占的比例就更小。而在这条不大的船上,已经挤入20多个品牌,还不断有新进入者。产能已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不少企业几万辆的年产能,每年却只卖出区区几千辆,产能却仍在扩张。这么多车卖给谁?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品质问题。现实的经济型SUV的品质、档次众所周知。现实的产品、现实的品牌,现实的造型和现实的工艺水准,已经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深刻的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这不仅会给品牌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会败坏消费者的胃口,殃及其他现实的和未来的国产中高档SUV,甚至会对这些企业今后产品及品牌的升级带来影响。在行业中,早有前车之鉴。早先的夏利轿车因为质量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落下根深蒂固的印象,后来者夏利2000欲提升形象、改变品牌定位,目前看来,真是难上加难。吉利品牌目前定位于低档车,以后要想提升档次,让消费者认同,也将很难。(黄晓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