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各大汽车企业就开始研究能代替发动机、不排放有害气体的“新动力”,经过长期探索,“燃料电池”已被认为是最有可行性的汽车新动力。现在,通用、福特、丰田、大众、本田、日产、三菱、马自达、戴姆、现代等企业都已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其中,丰田已开始销售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轿车。丰田之所以把其产品称为“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是因为其中除了使用燃料电池的直接动力之外,还使用蓄电池的储存动力。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2001年10月才正式起步,但它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被列为“十五”期间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仅2003年就投入资金8亿元。2003年8月以大学研究机关为首的课题组研制出了第一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样车,其空调、转向助力、制动助力三大辅助系统,全部采用电力驱动。
我国汽车产业2003年的总生产数量是440万辆,尽管现在已有较严格的尾气排放规定,但汽油发动机汽车的急剧增加,必定进一步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石油资源的枯竭,为从根本上消除汽车废气危害,国家要制定推进、普及包括燃料电池车在内的“清洁型”汽车的长期发展战略,用制度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在我国的汽车产量中,合资企业占着大半的份额,合资企业在燃料电车汽车生产、销售方面须与其市场份额相称。政府应该制定有关“零排放”车型的生产、销售比例,促使这些大产量的外国汽车企业向中国投入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技术。实际上,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都拥有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其中丰田公司已开始在日本、美国定点销售。所以,要求合资企业在中国投入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技术,完全是有可能的,并且,增大销售量也利于加快回收研究费用。
除了要求外资向中国投放技术之外,我国走自主开发的路,也研制出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样车,并且取得了一些知识产权。但必须承认,我国的现行技术与外国先进企业比有差距。面对外国企业的技术保密,选择自主开发的路的同时还须注意积极与外国企业交流、合作,国家科技部拨款的课题组现已得了一些技术上的知识产权,并且我国还拥有巨大的市场资源,这些都应该有利于我们在技术谈判中的博弈。
如何将在大学里研制出来的样车变为能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给生产者带来利润的商品,也是目前决定我国自主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命运的重要问题。我们呼吁,用国家科研经费取得的燃料电池汽车有关技术,应该尽可能公平地、无偿地让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去使用,切忌垄断。企业通过竞争会不断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价格、提高技术水平,最终为社会带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燃料电池汽车要被消费者接受,除了性能之外,价格也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因素。据报道我国自行研制出的燃料电池汽车将于2008年投放市场,其价格仅比普通轿车高30%。但这30%可能就会成为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障碍,或者说中国企业率先占领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障碍。如果让企业无偿地使用国家科研经费带来的成果,那么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基础研究经费,我国企业有可能获得价格上的优势。然而,要注意的是,现代的技术革新速度非常之快,外国企业有可能会推出与发动机汽车价格相差无几的燃料电池汽车。所以,我国应该尽快推广研究成果,不仅在性能上,还要在价格上形成先人一步的、可持久的竞争优势。
汽车产业中的动力革命,不仅要给生产厂家的生产系统带来变化,它也将影响到与汽车使用、维修等相关的产业。例如,因为燃料电池汽车要使用气态或液态的氢气,所以就需要有像汽油加油站一样方便的燃料补充设施。因此,政府和产业界应该密切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制定出符合燃料电池汽车普及的各种行业标准。(刘湘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