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购双龙一波三折 蓝星退场上汽接力“上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 09:54  南方周末

  3月26日,经中国蓝星集团证实,该集团已放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据接近并了解此项目的人士称,上海汽车集团收购胜算很大。

  蓝星方面称,退出收购的原因是,和双龙汽车的债权人在收购价格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和其他无法克服的矛盾。而了解此事的人士称,蓝星退出另有原因。

  然而,由于蓝星曾开出较高的收购价格,可能使得接下来的收购成本拉高———如果上汽想收购成功,将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价格以及更多的其他条件。

  蓝星为何收购双龙

  双龙是韩国第四大汽车企业,在越野车领域有一定建树,同时也生产高级轿车。亚洲金融危机后,债权银行团控制了该公司。去年,双龙债权银行团决定将其手中55.4%的股权出卖。此消息吸引了众多买家,包括雷诺集团、通用汽车、上海汽车集团等。

  去年10月16日,双龙汽车及其债权团称,将把55.4%的股权出售给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汇众公司。当时双方协商的出售价格为3000亿-5000亿韩元(..5亿—4.2亿美元)。而此前,上海汇众已经购买了双龙的巴士生产线,双方应当颇有渊源。当时,双方已计划在年内签订谅解备忘录。

  不料,风云突变,蓝星集团斜刺里冲杀出来。蓝星决定收购双龙的时间是去年11月初,即在双龙和上汽已经初步达成意向之后。

  1个半月之后,即去年12月16日,双龙汽车主要的债权银行称,蓝星集团成为购买双龙汽车股份的优先协商对象。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以汽车业外行的身份能够击退众多汽车行业买家,而获得债权银行团的青睐,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过人之处就是,蓝星开出的条件比其他任何一个买家都高。或者说,不仅高,而且高很多。

  双龙债权银行团原本准备卖给上汽3000亿—5000亿韩元的股份,蓝星准备拿出6500亿韩元(约5.4亿美元)甚至更高来获得。此外,蓝星承诺将在2010年前投入7亿美元完善双龙的生产设备以及研发领域。同时,再投资3亿美元在国内建立销售网络。

  与此同时,蓝星还承诺将完全保持目前双龙汽车的经营团队,雇佣原有职工,在产品方面支持双龙在其擅长的领域内继续展其所长。

  蓝星此举令许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因为按通常的商业原则以及商业逻辑根本无法理解此事———作为一行外企业,开出如此高的价码,有冒进之嫌。但蓝星集团20年发展的轨迹或许能给此举一个注解。

  尽管在汽车行业里寂寂无名,但蓝星并不是个小角色。中国蓝星集团属于国资委管理下的大型企业集团,手握3家上市公司,资产2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虽然蓝星集团麾下有许多产业,比如马兰拉面、中车汽修等,但人们还是习惯把它看成一个化工企业,化工是它赖以发家并一直是主要利润来源。

  欲知蓝星为何收购双龙,首先要知该企业大致之来龙去脉。蓝星发家于兰州,其后进京。1984年,其创始人任建新注册了一个清洗工业设备的公司,挂靠在一家国有单位之下。其后,该企业迅速壮大。在此期间,许多“红帽子”企业纷纷谋求摘帽,但蓝星却反其道而行之———非但不去摘帽,而是一步步向国有企业靠拢。

  蓝星先后挂靠在化工部装备公司以及化工部另外一家企业———昊华公司旗下。2000年,作为昊华的子公司,蓝星随昊华一起成为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下的企业———所谓“中字头”的大企业。其后,蓝星单独成为国资委管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一员。

  以法眼观之,蓝星之所以成就今日之规模,大抵因为不断的兼并重组。同时,该企业灵魂人物任建新也热衷于通过收购来做大企业规模。

  据称,任建新对于做大企业规模的欲望甚至超过利润。有媒体报道,即使去年其销售过百亿元,但其利润不过区区1亿元。

  在此思路主导之下,收购双龙显然顺理成章———既是一桩国际购并大案又能进入正值火热异常的汽车领域,这样不但能获利(因为进入热门产业),更能收获规模效益,即拥有一家不小的汽车企业。

  此外,蓝星经营着中车汽修以及其他一些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如果有了整车企业,就可以把其他产业带动起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对于双龙,蓝星大有志在必得之心态,也因此其愿意开出更好的条件逼退其他竞争者。

  然而,尽管双方郎有情,妹有意,但最终还是没走到一起,原因是一方父母不同意此桩婚事。

  蓝星为何放弃双龙

  3月26日,蓝星证实放弃收购双龙事宜。从表面看来,是双方在诸多方面无法达成一致。蓝星方面有高层称,收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双方价格谈不拢。

  显然,这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最初,蓝星之所以迅速获得双龙债权银行团的青睐主要是因为价格的吸引,以蓝星之急切心态,价格不可能成为收购失败的根本理由。

  事实上,根本的原因在于,蓝星最终没有获得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持。双龙债权银行团要求蓝星出具中国政府同意收购的函件,但蓝星最终无法拿出来。同时,中央政府没有批准蓝星使用大量外汇来收购双龙的要求。中央政府的态度是支持上汽集团收购双龙。

  从引导支持汽车业发展而言,中央政府此举无可厚非,颇为明智,中央政府一直鼓励各大汽车集团进行自主研发,但多年来,各大集团并无多大建树。

  双龙能够自行开发汽车,并且受到市场的欢迎,收购双龙,对于上汽在未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势必大有裨益。如果对上汽的自主开发有推动作用,就是对国内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有推动作用,而这点是中央政府迫切希望看到,而且愿意促成的。

  同时,从产业整合发展的角度来考量,中央政府并不愿看到大量的企业涌入汽车行业。尽管中央政府并没有把汽车划入投资过热的行业,但对地方政府以及各方国有资本一直有所限制。由此看来,蓝星最终没有得到中央政府许可似在情理之中。

  对于上汽而言,除了研发能力得以提升外,还能完善其产品系列,毕竟,双龙越野车有相当的竞争力。

  现在看起来,蓝星一开始就作了一个可能无法实现的决定。但让人不解的是,蓝星为什么一直能坚持跑到接近冲刺的地方?

  不论是因为什么,蓝星的坚持无疑给上汽此次收购带来许多麻烦。蓝星的突然杀出,提高了收购的价格,势将令上汽的收购成本提高,因为,蓝星拉高了双龙债权银行团的胃口———原来中国企业愿意出如此高的价格和好的条件购买股权。

  同时,在上汽和双龙即将签订备忘录的时候,蓝星出现给上汽收购双龙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毕竟,对双龙感兴趣的不仅是上汽,还有通用、雷诺等国际买家。

  为何这么一桩对国内汽车产业有推动作用的国际并购案,却出现了兄弟阋于墙的局面,从而可能抬高收购成本,甚至可能会导致收购的不成功?

  按照通常理解,国有企业如上汽或蓝星进行跨国并购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许可。上汽一直强调,上汽集团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惟一一家获准收购韩国双龙汽车的企业。显然,中央政府对上汽此次收购持许可鼓励态度。

  然而,蓝星突然出来宣布收购,而且几乎进行到了最后关头才放弃,显然也是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许可。

  这意味着,上汽集团和蓝星看起来都得到了许可。结果是,两家中国的国有企业去竞争,而且有一家把价格抬得很高,给另外一家造成了麻烦。

  从商业原则而言,竞争无可厚非。但这种竞争要得到政府许可,就不能把它简单归于市场行为。

  不符合常识事情的发生,解释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同的部门支持了不同的企业。

  当然,蓝星最终放弃此次收购,也表明最终的分歧得到了统一。尽管这个统一的意见来得有些迟,付出的代价也过高。

  蓝星不会损失什么,甚至还会得到额外的回报。上汽或许被迫需要给蓝星的退出付出一些代价。比如有传言称,蓝星退出的回报将是上汽集团有关产品的优先销售代理权。

  □本报记者栗源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要闻看板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