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日报程远:政策急需给自主品牌多开绿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6日 08:50  北京娱乐信报
经济日报程远:政策急需给自主品牌多开绿灯(图)

图片为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程远(张杰/摄)

  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自主品牌成了永不过时的话题。中国汽车企业已有数十家,但拥有完全自主品牌的却只有红旗奇瑞、哈飞三家。去年开始愈演愈烈的价格大战表明消费者的买方市场已经到来,但单纯搞价格战显然不是长远之计,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汽车厂商都面临着共同的课题——想卖汽车必须先卖品牌。对此,享有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的《经济日报》记者程远另辟蹊径,抛出全新见解。

   没有品牌是最大失误

  “我越来越感到品牌的重要性,而这正是中国汽车的最大失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说中国汽车缺乏开发能力,这点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有很清楚的认识,现在已经有汽车企业在研发上下工夫,但是品牌却成了被忽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性格温和的程远一谈起汽车品牌,立即像变了一个人。作为跑了二十多年汽车行业的业界资深记者,他见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但程远也曾认为,“把国外的品牌拿过来用是非常占便宜的做法”,谈到对品牌认识过程的转变,程远讲了一个故事。他说,1992年我参加神龙富康的上市典礼,知道新车取名“富康”后,我马上对神龙公司领导建议,“就叫‘雪铁龙’多好,‘富康’未免有些俗气,听后,他们马上开会研究,但最后还是用‘富康’。当时,我认为他们真是无药可救。那时的我认为把国外的品牌拿过来用是非常占便宜的事,现在看来,神龙公司比我更有眼光,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有清醒的自主品牌的意识。”

  品牌比研发更重要

  去年,自主开发是业内关注焦点,但谈品牌的人却很少。今年两会,汽车的品牌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虽然有点晚,但来得及”,说此话的程远严肃异常。

  他说,在品牌问题上,跨国公司认识非常清楚,他们一进入就打品牌,这点上我们第一手就失误了。我们失掉了一个中国人创造自主品牌的最好时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开始造轿车,市场供不应求,那个时候随便推出一个什么车,用当时的话说装上四个轱辘就能赚钱,大家没有品牌意识,红旗也好,桑塔纳也好,一概供不应求。但那个时候没有汽车品牌意识,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再要推出自主品牌变得非常困难。

  没有品牌就没有自主的汽车工业,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在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汽车拥有量达到600万辆才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我不认同。”程远介绍,世界上有几个拥有600万辆汽车的国家?除了美国1700万辆,日本1000万辆外,再没有第三个国家是600万辆,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具有研发能力,企业也只有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这三家超过600万辆产能的厂家有自主的可能性,或者自主的条件,其他的都没有。这显然是一个谎言。中国现在的轿车拥有量才200万辆,那中国人就永远不要品牌了吗?

  汽车竞争还不充分

  尽管汽车价格大战空前激烈,但我依然认为中国汽车业竞争不充分。美国由80多家企业最终演变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韩国是9.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土面积的1/99,人口4000万,是我们的1/30,但他们有多少汽车工厂?按照这个比例,中国汽车企业并不多。竞争不足,供不应求,装上4个轱辘就能卖钱这样的市场能够健康发展吗?

  没有挑剔的苛刻的消费者,这个工业是不能够很健康地发展的。市场进入高竞争,但我认为远远不够,在80%的高速增长下能有什么竞争呢?

  汽车工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汽车工业发展有三要素,资金、技术和市场。在中国,目前有一大批新上马的汽车项目,说明资金不成问题;而企业研发人员参与技术开发的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市场就更是我们的优势了,13亿的人口成为众多跨国汽车集团的必争之地,中国有着独一份的大市场,完全有搞自主品牌的条件和机遇。现在的关键是政策。

  “我们的政策应该对自主开发予以扶持,使我们的合资企业感觉到自主品牌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样我们的自主品牌才能发展起来”,程远说,有了政策的支持,汽车工业发展会更快、更稳。(信报记者 贾艳/文)

  程远简介: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汽车天地周刊部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写过很多在业内外引起反响的文章。1946年生,196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1970年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至今30多年。1980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经济日报工作,任编辑、记者、主任记者,以擅长写经济述评著称。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中央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新闻工作至今30年,连续报道汽车行业历16年,发表了大量有关经济政策研究、行业发展、企业成败的报道,是考察过中国汽车企业最多的记者,在中国新闻界以撰写深度报道见长。曾十数次出国考察过美、日、德、法、英、意、韩等国汽车工业。有著述《留下的并非一片空白》、《谁来装备中国》等。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