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人均GDP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上升过程中,城乡居民对汽车的需求持续上升,为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的增长空间。如何充分利用这个增长空间,消除制约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矛盾,将汽车制造业培育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是当前宏观调控中要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不能永远“卖市场”
首先,中国不能永远靠“卖市场”发展本国汽车产业,应该走引进——消化——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实质上走的是一条以引进为主和以组装为主的产业依附型发展道路。在短期内选择此条路线,既可迅速填平市场供求缺口,又可借外力很快提高国内的产业技术水平,但从长远看,中国不能永远靠“卖市场”发展本国汽车产业,不能永远是世界汽车巨头的装配车间。
在这方面我国应该学习日本、韩国的经验。日本汽车也是从引进模仿开始的,20世纪50年中期日本开始利用10年时间大力引进国外技术,提高汽车企业的设备现代化;70年代后该国致力技术革新,增强本国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到8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量头号大国。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汽车工业发展计划,通过引进技术提升汽车产业水平,70年代初又制定了汽车工业长期振兴计划,引导汽车企业重组集中,把轿车生产作为发展重点,鼓励自主研发新车型,要求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韩国拥有了自己的著名品牌汽车,汽车产量也从70年代仅有2万多辆迅速增加到90年代的230多万辆,国产化率达到70-95%,汽车出口率也达到产量的1/3。我国国内部分制造行业也有值得汽车产业学习的成功经验,比如彩电业。
从现在起国家应该在财税、投资、进出口以及土地使用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汽车企业组建自己的创新中心,建立研发基地,加速研究开发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破除汽车投资泡沫
其次,尽快消除汽车产业投资中的虚热行为,促进汽车业健康发展。对目前已经出现的汽车投资泡沫应进行结构性调控,从行业准入制度(许可证)、投资审批、土地供给、环保评估、银行贷款以及进口设备退税等方面进行适度控制。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当前的“造车运动”中一定要矫正地方政府的行为,政府是“裁判”不是“运动员”,不能直接参与汽车投资,政府应为汽车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同时还要采用经济手段,对汽车产业采取实行扶优扶强的策略,支持大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企业间开展重组兼并,通过汽车业的重组兼并消除过剩和重复建设,最终实现规模化经营。
健全服务体系
改善消费环境
最后,建立和健全汽车产业的产后服务体系,不断改善汽车的消费环境。
自去年以来中国汽车特别是轿车产量增长已经明显快于需求增长,今后随着新兴生产能力的快速增加,这种供大于求的趋势还将强化。当务之急是除了破除汽车产业的投资泡沫之外,一是尽快建立汽车的产后服务体系,比如建立手续简便、服务周到、收费合理的汽车销售体系和维修体系。在建立和完善汽车销售体系和维修体系过程中,国家既要鼓励民营企业、外商进入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同时也要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建立汽车专卖店和连锁销售体系。二是降低汽车的消费税率。三是创建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目前,中国已有3家外资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获准筹建,预计他们将于半年后分别在上海、北京开张营业。作者认为,面对数以万计的汽车购买者和销售者,仅有3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鼓励国内汽车企业集团、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针对汽车消费者开展车贷服务。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只有允许多元化的汽车金融公司并存发展,才能形成有效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减少车贷的中间环节,减少服务费用,拉动汽车的消费。
(马晓河 作者为经济管理学博士,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多次参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工作,近两年分别受朱?基和温家宝两届国务院总理的邀请参加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咨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