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北汽车业:两块心病 一副药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 18:07  中国汽车报

  东风汽车的强大,就等于湖北汽车的发展吗?

  35年来,肯定的答案一直没有人怀疑过。但是,在新东风快速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在国内其他汽车大省快速进取的眼前,这个答案开始变得不那么肯定了。至少湖北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风险了。

  湖北省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她至少有两块心病。同样,湖北省也清楚,药方只有一副。

  湖北对东风的配套能力在下降

  东风的整体战略布局及其下属公司的中期计划,牵动了湖北的危机感。被苗圩称为“汽车市场制高点”的轿车,肯定是将来东风汽车发展的重头戏。而为东风轿车配套的企业能力的相对不足,正在成为湖北省汽车工业的一块心病。

  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令湖北省有关部门担心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有机会湖北却不一定抓得住。

  仅以神龙汽车公司配套体系为例,前些年富康系列轿车的配套企业中,属于湖北的占一大半;而如今,神龙公司东风雪铁龙系列轿车的配套企业中,属于湖北的连1/3都不到。

  当行政计划配套任务成为历史之后,能够得到配套合同的,当然是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

  前不久,在神龙公司30万辆扩建工程项目开工典礼上,该公司总经理刘卫东说:如果湖北当地零部件企业再不抓紧机遇、努力跟上东风的发展的话,这个比例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神龙汽车让上游企业分担压力的意图十分明显。

  岂止是神龙汽车公司,东风所属的所有整车厂,要抗击国内外竞争,就不得不顺应潮流,不断改善质量、降低成本,如果湖北省境内的配套资源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东风就会依据市场规律挤压甚至淘汰它们。因此,刘卫东的这番话,与其说是提醒,不如说是警告。

  而受到这种警告威胁的,不仅有集团外的零部件企业,也包括东风自己所属的企业。

  如果湖北汽车配套竞争力真的维持现状甚至继续下降,湖北汽车工业未来的机会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政府的话语权在旁落

  市场手段争夺不来配套份额,政府那看得见之手的力量也在减弱,这是湖北省的另外一块心病。

  在地方汽车工业与当地最大汽车企业之间,主动权向企业倾斜,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也就是说,湖北省配套能力弱,政府还没有多少筹码能够留住东风、帮助东风。

  当这种不平衡出现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下时,政府的失落感更加强烈。过去的35年,湖北汽车工业和东风汽车公司可以说是朝夕相伴的,二者的相互依存度很高。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目前,湖北汽车工业是该省的第一支柱产业,湖北是全国第二大汽车省;东风汽车公司的产销量占湖北总量的95%以上,东风是国内第二大汽车集团。

  尽管有人认为,上述依据“一个产出、两方统计”的结果,就像重复计算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的面值一样没有实质的意义,但它至少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央企业与当地行业,任何一方的举动及其收获,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对湖北而言,当然不希望这种关系疏远甚至分离。然而,主动权已经不再完全属于政府了。现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企业长大到在当地举足轻重、又能把手脚延伸到所在地以外的区域时,这种相互影响的主动权自然就会向企业倾斜。

  已经有迹象表明,东风对湖北汽车工业的新的影响正在快速形成。即便是外界对东风公司与湖北省关系变化的猜测纯属无稽之谈,人们还是会把东风有限公司选择花都当生产基地看成是一个信号:东风的强大就等于湖北汽车工业发展,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湖北汽车工业的出路:与东风共存亡

  湖北省政府当然知道,新东风传递过来的新影响,主要来自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据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介绍,面对国内国际竞争,东风公司将借助一切力量加快推进整车换型、零部件更新、配套体系重建等工程。不言而喻,东风对湖北的希望就是,尽快建成一个具有整体优势的产业集群或者产业带。

  这也正是湖北汽车工业发展的机会所在。

  过去依托东风而自然发展起来的湖北汽车工业,目前的路子并不难选择,难的是如何把它落到实处。湖北省汽车工业的路径选择是:支持东风,跟进东风,以东风为主拉动全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其实,业内外许多人士把这个选择解读为:与东风汽车共存亡。这也是惟一的出路,体现了共生共荣的风险。

  不管是不是东风旗下的企业,只要在东风身边就有供应链条较短的方便和优势。但是,支持东风,跟进东风,湖北省的具体对策还得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去找。尽快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水平,通过改革、改制、重组,转换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机制,使零部件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能够适应形势变化,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是湖北零部件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已经成为湖北汽车业的一个共识。

  “依托东风但不依赖东风”,这是在本报去年“中国汽车工业湖北行”中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话,而它们就出自东风公司所属的各主要配套厂家。东风集团所属的许多专业配套厂,完成公司改制之后,多数走向了市场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因时而变,湖北汽车工业还是有基础的。

  但是,发展的要求与现实仍有一定的距离。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湖北省零部件发展滞后的矛盾依然突出。调查中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军工企业各自独立发展格局还未打破,零部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趋同、技术水平低等弊端仍然制约着湖北汽车工业的发展。

  湖北有关部门也承认这一点。国内零部件市场的快速国际化,迫使湖北要从全国乃至全球竞争的角度全盘筹划湖北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建设。去年5月20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在一份材料上作出如下批示:“零部件业如何发展,我们不能坐而论道,要逐个企业研究,把我省具有一定优势的二三十家企业搞强。”这种决心,把优胜劣汰的洪流,全面推向了湖北省226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大门。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东风兴,湖北汽车工业才能兴。完成战略改组改制之后,东风汽车公司将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全力冲刺了。湖北汽车工业的任务,就是为这种冲刺提供跑道、减轻包袱、补充给养。(柳长立)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