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技术视角下探讨自主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 17:44  中国汽车报

  车市的红火与自主开发的机遇

  看到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一只猪要和一只母鸡合资开办早餐公司,鸡用自己的蛋出资,而猪是用自己的肉。在猪肉已经割完时,合资还进行得下去吗?用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当几年后市场份额逐渐丧失后,还有什么可以割的?

  好在国内市场对不同档次、不同价格、不同质量的汽车产品包容性非常大,各种类型的产品都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广阔的国内市场将成为中国汽车实现自主品牌的孵化器,充分利用市场转型过程的时间差,是众多厂家实现自主开发的难得机遇。实现这个机遇不是仅仅靠产量把企业做大,更重要的是要做强。

  自主开发与民族汽车工业

  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虽然是我们不得不逾越的鸿沟,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利用自主品牌带动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更加不可忽视。在此基础上,民族汽车工业的提法要比自主品牌更具有前瞻性。

  汽车工业之所以被称之为支柱产业,这种支柱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能把支柱产业简单理解成对税收和就业的影响。其资源的整合方法将会对技术和管理理念产生非常大的拉动作用,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深刻和潜移默化的。

  民族汽车工业的基础

  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行业,都有社会分工。从汽车产业这个角度看开去,其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决定了各种分工更加复杂。有人把汽车工业比喻成为典型的“金字塔”工业,零部件工业和各种技术支持业是这个金字塔的基础,没有了基础或者基础不稳,所谓的汽车产业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这个理论对于今天的汽车工业而言,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从广义上来说,零部件工业、支持汽车技术的咨询业等在广义上都属汽车产业的“农村”范畴。正如城里人吃的粮油都由农村供给,对于自主开发,整车厂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全部的技术。自主开发不仅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多领域的技术支撑和庞大的零部件工业的基础。

  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笔者曾在去年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部分汽车技术咨询类公司进行过调研,并按照项目经验、管理、人力资源、软件和硬件资源等与国外其他类型公司进行过比较。结果显示,中国此类公司的项目经验值远远低于国外同类公司,而有些指标,比如软硬件资源等,部分国内公司要高于国外公司。一些个体内资汽车技术咨询公司的国内项目经验值高于同类外资独资公司,外资咨询公司的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总体水平偏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咨询类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强,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人才竞争力与同类外资公司相比偏弱。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从事汽车设计、咨询业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一些大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门也向中国转移,启动国内汽车技术咨询的市场条件已渐具雏形。在外资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白领智力资源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主动引入国门的外资技术,取长补短地整合这些内资和外资资源,不仅是渴望有自主品牌的汽车生产厂家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值得探讨的问题。

  基础中的“化零为整”

  正如现代人在城市中竖起无数的钢筋水泥丛林,如果我们把核心技术比喻成必须的承力墙、立柱和楼板,可以看到,我们如果想迅速搭起一座自主开发的高楼,核心技术必须跟上,否则只能成为“烂尾工程”。

  但是,如果我们从分析开发中增值最多的部分不难看出,众多的关键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中。集中使用优势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从产业整体布局出发,花大力气攻克几个关键技术,比如核心的底盘技术、发动机技术等,从长远和汽车国家战略角度来看,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做品牌,首先应该做技术

  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在安全性、排放性、经济性、舒适性、耐久性等多方面是经过整体设计、计算和试验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将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成熟产品尚需不断改进,更不用说一个全新的品牌了。所以,产品隐患应该第一时间消除在产品开发中,而不是交到消费者手中。换句话说,消费者不应该担任产品试验员的角色。做品牌,首先应该做技术,做技术是做品牌的基础。

  不可否认,由于技术和经验上的差距,即使我们现在有了自主品牌,品牌的技术含金量与国外品牌相比也会有所不同。国人对国有品牌的支持,可以弥补一部分差距,但时间、市场和用户永远是最终的裁判员。运动员还是厂家自己,全力维护和提高品牌形象是自主开发后更加艰巨的任务。毫无疑问,可靠稳定的工艺水平,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必将会成为雄心勃勃的汽车生产厂商的下一个追求目标。(贾宏波)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