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降价背后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3日 13:26   深圳商报

  “降价”可谓是节前、节后中国车市使用最频繁的词了,用近来时髦的话讲,这叫汽车工业“颠覆性革命”。冷静思考,太多的降价现象,真是对消费者的实惠?还是价值的真正回落?是刻意的市场炒作?甚至是为掩饰品质缺陷的陷阱?……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降价”应该是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但扪心自问一下,此时的降价与先前的降价在感觉上是否已有所不同?降价这把“双刃剑”是不是越来越让你深刻感觉到了它的“双刃”效果?在惊喜的背后,你是否也多了一份担心?担心产品品质、担心产品的售后服务……

  众所周知,没有什么比买到质量可靠的产品更让消费者放心。与欧美国家相比,汽车对中国人来说应该算是“奢侈品”,而且购买汽车后的支付费用应该是消费者更加关心的问题。但在汽车市场营销中,对用户来讲,“明”的东西立刻能感受,但汽车是耐用消费品,是在“暗”处,几天、数月是不易发现其是否变“质”的。由此,有的厂家玩“明”掩“暗”,屡屡得手,用户哪知厂家搞的这些宣传、包装的费用,与降价质量标准、省掉若干关键工序相比,不过“九牛一毛”。

  让人担心的是,如果购买这样的轿车作为代步工具,使用不久成了“老病号”,尚可坐巴士、叫的士来克服,但是换作买这样的卡车来作为生产资料、劳运工具,那为“明”所惑造成的潜在损失,就远大于价格上的好处了,可谓“得不偿失”。

  当然,降价是中国车市初级阶段的特色,在国外成熟市场,除非有新产品上市,而对老产品作出价格调整外,有谁见过轿车中的奔驰、宝马,卡车中的沃尔沃、五十铃是靠降价作为营销策略的。

  这一点,国外的用户看清楚了,作为日趋成熟的中国用户更应该看清楚,少交“学费”,少走“弯路”。可以相信,无论是轿车还是卡车市场,一味的厂家降价这招会很快失灵的,还是要少玩点“价格游戏”来迷惑消费者的判断力,老老实实在质量、性能上花点真功夫,向老百姓推出有信誉的“中国造”,这才是各厂家的当务之急。(亢亮)

  作者:亢亮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购车参谋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