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诺卡车携手东风柳汽 即将国产Kerax重型卡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 09:15  新京报

  全球第二大卡车制造商瑞典沃尔沃公司日前在瑞典表示,上周二其旗下子公司雷诺卡车已同中国卡车厂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巴黎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合作双方将在中国建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卡车以及卡车零部件。虽然一些具体问题还未最后敲定,协议也有待中国有关部门的批准。但目前看来雷诺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已经选定东风柳汽。

  雷诺商用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市场部经理赵培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他告诉记者,新公司将为中国市场生产雷诺的Kerax重型卡车。这款专为施工和非公路使用的车型预计于2005年或2006年在中国市场上市。

  沃尔沃与雷诺将上演兄弟之争?

  赵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具体合作细节将在今年3月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他告诉记者,因为2001年雷诺商用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沃尔沃集团(AB VOLVO)的一部分,所以雷诺在中国生产重型卡车需要得到沃尔沃公司的许可。而当记者问起沃尔沃卡车已经先于雷诺卡车进入中国市场,会不会成为后来者强大的竞争对手?赵培认为,“沃尔沃公司利用沃尔沃与雷诺两大卡车品牌同时进入中国,何乐而不为?”

  此前有说法认为,沃尔沃与重汽的合作将影响雷诺与东风的联姻,但此项协议的签署击破了这一传言。更有乐观人士认为,在沃尔沃集团雷诺卡车和沃尔沃卡车地位平等,更不存在谁阻止谁。但赵培也承认,雷诺卡车目前与沃尔沃卡车在全球市场还是处于竞争态势,将来两者在中国市场能走多近目前还很难预测。

  雷诺卡车与中国汽车关系由来已久。赵培告诉记者,1967年和1968年,贝利埃(Berliet)品牌卡车被许可在中国销售,并在中国开始制造军用卡车。而上世纪80年代,装备6升雷诺发动机的东风汽车向非洲出口,实现了首次商业合作。赵培把中国比喻为“世界最大的工地”。他认为,“美国和欧洲都已经走过了基础建设时期,欧洲中重型卡车的销量在近10年内最多也就在8%左右浮动,需求趋于稳定。而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几乎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地,各个城市在加紧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网络也在同步建设中。”

  中国高端卡车市场的竞争在悄无声息中拉开帷幕。国产沃尔沃卡车FM12将会很快在济南上市。

  股权比例还在谈判中 东风应会保持控股权

  根据上周沃尔沃与东风在巴黎签署的此项协议,雷诺将收购东风柳州汽车公司的部分股权。但到目前为止股权的收购价格、规模和所有者权益问题还未最后敲定。而赵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拒绝透露股权比例等敏感细节。

  此前东风柳汽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何祖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雷诺参股东风柳汽的大局已定,主要的参股形式是通过技术、品牌以及产品等方式进入,此外还有部分资金,但具体股权比例还在谈判当中。有消息称,东风将保持在东风柳汽中的控股权。

  2002年10月24日,雷诺与东风签署了一项关于雷诺11.1升dCi发动机的技术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开始阶段雷诺提供装配好的发动机,然后在2006年之前提供装配所需的全部零件。该发动机最后将完全由中国制造并装备到东风重型卡车上。

  作为欧洲最知名的卡车品牌之一,雷诺不得不重视日益崛起的亚太市场。

  目标年产7000辆

  来自沃尔沃的消息称,合资公司的目标是5年后雷诺能够每年在中国生产7000辆卡车投放中国市场。沃尔沃表示希望今年能够敲定此项协议。协议的初步目标是在中国建立KERAX卡车的全散件组装(CKD)能力,而长期目标是能够为雷诺和东风柳州汽车的中国产品系列生产零部件。

  雷诺卡车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5年中雷诺一直在与东风汽车谈判合作生产雷诺卡车的计划。

  2002年被认为是雷诺卡车在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2年3月28日雷诺卡车公司与东风草签了一个中国地区售后服务的协作框架协议,其主要内容是从技术合作起步,双方进行全方位的重型车业务合作;4月雷诺卡车北京代表处设立;6月雷诺获得世界银行的招标项目。

  2003年是雷诺与东风柳汽频频约会的一年,表现之一就是雷诺卡车高层数次造访柳州。2003年6月底和7月中旬雷诺卡车公司高层两次抵达东风柳汽进行考察,尤其是7月15日雷诺卡车公司总裁切米里斯基一行对东风柳汽的总体规模、生产经营、产品研发以及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切米里斯基告诉他的中国合作伙伴:“雷诺卡车公司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及符合当今世界潮流的新产品。”9月中旬,公司执行副总裁格纳特再次奔赴柳汽。此后便传出了合作的消息。

  东风与日产合资生产轿车、与雷诺合作生产卡车和客车,有业内人士分析,东风正借力构建其完美“金三角”计划。

  本报记者 吕惠敏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