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车加价行为面临终结 猴年车市“蹦极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 09:13  北京晨报

  北京:车市呈现四大趋势

  国产车降幅10%; 进口车降幅更高;

  新车加价最后一年; 进口车冲击波真正到来

  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2004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上,网上车市总监华雪根据网上车市数据库的最新数据预测2004年北京车市将出现四大可能:一是国产车降幅在10%左右甚至更高;二是进口车价格降幅可能更高;三是加价行为可能是最后一年;四是进口轿车冲击可能真正到来。

  来自网上车市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国产轿车平均降价幅度为9.05%,而2004年的第一波降价潮平均降幅已经达到了9.09%。因此华雪预计今年国产车的降价幅度10%左右甚至更高。

  2003年降价的主要车型集中1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15万到25万之间部分车型降过价,而25万以上的车型基本没降价。2004年降价主力应该是15到25万之间的车型,而25万到30万之间的车型也会出现价格浮动。30万以上车型也会因进口车的价格发生变动。在SUV车型里面,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价格走势也会与2003年表现不同。目前据不确切消息,不少国产汽车都有了一定的库存规模,新推出的车型需要对应的价格空间,老车型降价并逐渐退出市场,所以原来高价位的新车型生产对厂家而言是更好的选择,预计今年国产车的降价幅度会比去年更高,当然有部分车型远超出该平均水平,也有部分车型将退出市场。

  进口车方面,2004年是实行许可证配额的最后一年,也是承诺降低进口关税的最后一年,2005年进口车市场将如何变化暂且不论,这种变化会在2004年年末的汽车市场造成明显的应对性反应,进口汽车价格将会有大幅下降,并对国产汽车开始形成真正的冲击。因为属于保护期的最后一年,许可证很可能变得脱手为安,据说保税区相当规模的库存量和下半年政府采购汽车的市场投放,因此2004年的进口汽车将可能是首次降幅超过国产车的一年,这使得进口轿车冲击可能真正到来。

  此外,2004年很有可能是新车加价行为的最后一年。2004年进口车配额继续增加,关税继续下降,政府采购带来15000辆进口汽车将会逐步进入市场。一些国产车厂家在拟订2004年的生产计划时将扩大生产规模、推出新车型作为重要目标。如广州本田的排产规模增加一倍,一汽大众宝来也有更多希望,通用凯越和北京现代也有不凡的增产计划,更多的车型,更多的产量都会对有限的市场提出更多的要求。还有更多的越野车型、比较经典的进口车型如丰田花冠、佳美等车型都要国产等等。这种情形下,同一个价格区间存在多种车型可供选择,相近的价格区间有更好的品牌可以选择,产能的扩大将会造成库存增加,厂家为了保持自己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价格则是最主要的手段,2004年将会是市场交锋更加激烈的一年。晨报记者 马小森

  全国:汽车产销量将超过530万辆

  晨报讯(记者 马小森)“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比去年增长20%,保守的预测也将超过53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将超过260万辆……”上周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2004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上,公布了2003年我国汽车的产销情况以及对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情况的预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003年汽车工业产销量统计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00万辆,分别为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销售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朱一平主任介绍,对比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一年净增了119.25万辆、销量增加了114.27万辆;轿车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净增了92.81万辆和84.56万辆。这种增速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今年,中国汽车工业将仍旧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协会对2004年汽车产销量的预计是比2003年增长20%,产销总量有望超过530万辆。其中轿车依然是高速增长的火车头,预计2004年全国轿车产销量在260万辆以上。

  此外,朱一平主任表示,我国去年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12月份汽车库存情况明显减少,各大汽车厂家加大力量搞销售,全行业库存明显下降,目前汽车的库存量是很正常的,保持了较高的产销率水平。2003年1到11月份我国汽车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要闻看板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