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21家银行共享不良车贷“黑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 13:36  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初的一天下午,在位于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北京市银行业协会19层的一间办公室里,该协会秘书长余祁相正在认真地整理一份长达近20页的文件资料。

  这份资料上完整地记录着北京16家银行910名不良汽车信贷贷款人的分析报告情况。待最终定稿后,将于本月底前,把信息反馈给这16家银行。

  据悉,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从工、农、中、建、招商、光大等京城16家银行,共收集了910名不良车贷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涉及贷款1094笔,金额超过3亿元。

  但这只不过是车贷不良贷款中的一部分。

  “新的名单已经送上来了,这一次有21家中资银行,春节之后,我们将着手对第二次收集的车贷不良贷款人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整理,争取尽快拿出下一个报告来。”

  余祁相称,以后银行会定期不断地把车贷不良贷款人的新名单提交给银行业协会,由协会整理后再反馈给银行,如此反复,建立起一个各银行交流的畅通渠道。

  调查报告

  这份分析报告,足足花了余祈相他们近三个月的时间。

  他们根据欠款人还款的难易程度对这910名不良车贷借款人的信息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下面四种情况:恶性骗贷,一个人贷款买好几部车,转手后逃之夭夭;客观因素导致的恶意欠款,比如说汽车丢失或者撞坏,好多人为此觉得再还款太吃亏,干脆不还了;由于工作更换、家庭离异和身体原因,真的还不起贷款的客户;客户本身有钱就是不想还款,变着法儿地跟银行、经销商打游击。

  该报告还对车贷不良贷款人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文化社会背景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家银行都碰上过恶意欠款或无偿还能力的客户,这些客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男性居多,年龄大都处在26-35岁之间,所从事的职业稳定性不是很强,有的人甚至一年之内换好几家单位,但其收入都处在北京中上游水平。

  虽然名单之中属恶性骗贷的事件并不多见,但其苗头不可小视,而且这些人一般都无正当职业,所提供的个人资料都是虚假的。

  其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显示,去年上半年,一个骗贷者在17天之内用一套资料在京城的多家银行申请了17笔贷款,平均一天提走一辆帕萨特。目前,受害的几家银行根本无法追回这数百万元的贷款。

  分析报告说明,之所以会发生这类典型的的恶性贷款事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业没有建立一套信息共享系统。

  共享“黑名单”

  进入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购车者不还银行贷款的现象开始抬头,为此保险公司垫付了一大部分资金,随后保险公司退出车贷保险,而银行面对汽车信贷市场的巨额利润又不甘心退出车贷市场或是缩小规模,于是银行的风险显得“雪上加霜”。

  作为全国车贷市场老大的北京银行界更是如此。

  对此,中行主管汽车信贷业务的负责人何先生表示,主要是购车人、担保人的信用问题,虽然各家银行自身都有一个良好的风险防范系统,但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共享的信用系统,很好地防范风险根本就无从谈起。

  于是,去年8月底由北京银行业协会牵头,建行北京分行、工行北京分行、北京市商业银行三家银行开始发起建立“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信息共享系统”。

  9月初,拟出了一个初步方案。随后进入了方案的讨论阶段,16家银行主管车贷的老总与京城几家有名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开了三次会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对其合规性进行审查,之后又征求了央行北京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北京市金融工委等三家单位的意见。

  9月25日,经过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批准,开始具体运作“银行、信用、北京”的活动。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步建立包括车贷、房贷、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银行卡等内容的个人消费信贷信用信息共享系统。

  16家京城银行均一致认为,对个人客户信用体系的建立应该最先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开始。

  之后的三天之内,16家银行的行长签完意见后迅速把不良车贷贷款人的名单反馈给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一般情况下运作这类事情至少要半个月,而这次3天时间就拿了下来,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料。”余祈相如是说。

  10月底,该协会在京城21家中资银行、18家外资银行正式启动“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即把各家银行不良贷款人的名单集中在一起在银行业内进行信息共享。

  “以后凡是上过‘黑名单’的人可能在京城所有的银行都寸步难行。”这是余最终所想要达到的目标。

  据协会自律部杨副主任介绍,该系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今后不仅要将住房贷款、装修贷款及其他消费贷款的全部客户信息录入系统,还要通过技术改进使系统达到电子化、网络化和实时化,最终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系统。

  法律困惑

  在记者采访几家银行汽车信贷部门负责人的过程中,他们都提及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十分困惑的话题。

  “的确,不良贷款记录能在银行间共享是一件好事,但这里面涉及到银行要为客户信息保密的问题,而且银行也不能因为客户有不良记录为理由而拒绝给其贷款,这很可能导致客户的投诉。”广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银行部副总王晓松指出,过去就曾经有客户投诉银行的案例,客户的理由很简单,“你把我的机密泄露给了其他银行,对我的个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此,余秘书长给出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一开始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后来经过多方面的咨询,对于如何绕开泄密问题始终都没有一个能够杜绝客户投诉的办法。”

  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对自己的客户进行保密,也不能因为客户有不良贷款的记录而作为拒绝给其贷款的理由。

  目前,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与21家中资银行对此正在积极进行探讨。余祈相告诉记者,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各银行约定要限定专门从事车贷业务的管理人员才能看到这些个人信息资料,另外管理人员还要严格自律不能泄露给任何人。

  见习记者 石朝格 北京报道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关注中国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