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国并购韩国双龙 蓝星激情过后“如鲠在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 11:16  中国经营报

  关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简称蓝星)跨国收购双龙汽车公司所引起的各种争议,日前,蓝星信息企划办主任李爱青终于做出了表态:蓝星收购双龙还在进行过程中,蓝星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中国化工集团总公司”的整合与最后的“组阁”工作。

  尽管蓝星要到2004年3月底才能最终决定收购双龙,但我们在审视这一跨国并购案时仍感到困惑。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这一交易。

  负面影响

  1月12日,一位驻京的韩国汽车公司代表肯定地表示,蓝星是以资金优势才得到“排他性”竞购地位的,但这一收购对双龙公司在韩国国内造成了负面影响。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一个中国名牌被欧美公司收购,中国人可能认为它能引进资金技术,公司会获得发展。如果它被一家东南亚公司收购,情况就相反了。

  双龙目前在韩国就面临这样的“困境”。债权人只想把钱收回来,而双龙汽车的经理人也只想保住工作,很难想象双龙汽车会有进一步发展,或者竞争力增强。分析师认为:双龙对蓝星的帮助并不大。

  群益金融分析师林文军表示,蓝星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目标市场定位。双龙是主要生产高档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厂商,中国消费者购买SUV时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双龙在中国的前景还有待市场检验。

  非理性投资?

  《福布斯》杂志认为,蓝星公司的海外收购活动是中国国有企业利用贸易顺差进行全球扩张的新动向。有分析师认为,蓝星竞标外国汽车公司的行为是中国汽车行业非理性投资的延续。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资本市场上一向低调的蓝星,其实是擅长收购兼并的资本高手,蓝星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以小博大”的兼并史。兼并重组使蓝星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清洗公司、工业清洗剂生产企业和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

  蓝星一位高层人士曾明确表示,蓝星已形成自己的兼并重组标准:一是有相关产业链关系,在国内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二是有竞争力,或者与蓝星的主要业务可以配套;第三,虽然没有产业链关系,但重组后能在国内形成数一数二的生产能力。

  双龙过去也从西方公司引进过技术和资金,结果是仍未走出困境。他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资金这么简单,他们可能更需要组织管理。而这或许是蓝星所擅长的。

  双龙青睐蓝星还可能有另一层深意。蓝星尽管不是整车生产商,但它具有其他厂商难以企及的军队背景。2001年蓝星兼并了30多家军队企业组建了中车汽修集团,这些企业中有5家国家定点汽车制造和改装厂,拥有100多个汽车目录,生产和改装各种载重车、大轿车、越野车和雷达车等军队专用汽车。如果能借道进入军队的采购目录,也许双龙的前景会非常可观。

  协而不同

  双龙汽车在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后破产,一直处于债权银行的控制之下。今年剥离债务后,双龙汽车的净利润开始增长。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3年前9个月,双龙公司在剥离了债务后的净利润翻了一番,达到4.03万亿韩元(约3.39亿美元)。这样的资产为什么会被出售?韩国的债权人难道发昏了?尽管蓝星拒绝透露收购双龙汽车的收购价,但汽车业分析师都相信,蓝星是因收购价最高而在竞标中胜出的。

  蓝星集团提出2010年之前在韩国投资7亿美元,以改善双龙汽车的生产设备,并加强研发力量,在中国另外投资3亿美元,以发展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这样的投资对一个销售收入刚刚过100亿元的公司是有难度的。

  除资金成本之外,蓝星还承诺保留双龙的管理层,与工会协商整体薪酬,这意味着蓝星在接手双龙之后,“裁员”武器基本上被冻结了。韩国工会势力强大,没有他们的首肯,收购是难以进行的。而双龙汽车公司工会于2003年12月18日曾经举行了4小时的部分罢工抗议。

  蓝星表示暂时不会将工厂移至中国,如果继续在韩国生产,双龙汽车的成本优势将很难实现。如果通用大宇雷诺三星公司在2005年推出竞争性的SUV和小型货车,那么双龙公司的盈利结构将更趋恶化(此为韩国汽车市场增长最迅速的部分,双龙拥有10%的市场份额)。

  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家公司的联手几乎没有任何协同效应,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种联合前景难测。

  2003年,蓝星刚刚与中国另一家化工巨头昊华合并,近日他们又准备成立“中国化工集团总公司”,现在已经进入了“组阁”的关键时期,化工行业的整合将牵扯蓝星高层很大的精力。巨资涉足汽车,能否在短期内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对蓝星是一个考验。蓝星企划办李主任表示,竞购双龙只是蓝星战略中的一部分,他们将按计划行事。不会因其他因素而中断。而且收购双龙也不是蓝星最大的并购活动。

  相关链接

  蓝星资本运作史1996年,蓝星兼并资不抵债的原化工部星火化工厂,蓝星当时的资产仅5亿元左右,星火的债务则高达7亿多元。蓝星仅用半年时间,就使星火化工厂起死回生。

  1997年蓝星成功兼并了南通合成材料厂。此后无锡石化厂、北京化机厂、上海溶剂厂、哈尔滨石化厂和哈尔滨华宇公司、兰州日化厂等一批大企业纷纷加盟。是年,蓝星的总资产由5亿元增至40多亿

  元,销售收入由3亿元猛增至15.68亿元。

  2001年11月,蓝星实施了大手笔的战略重组,一次性接收了40家军队保障性企业。业务涉及汽车修理、电子通讯、印刷和食品等行业,其中汽车修理企业达33家。

  2002年蓝星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蓝星的兼并重组步伐并没有停止,一批大型化工企业的进入工作正在进行中。(本报记者 李豫川北京报道)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