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网友:培养预警危险第六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3日 14:26  新浪汽车

  2004-01-13 09:53:46 新浪网友 发表评论 IP:61.187.123.*

  安全新境界-培养预警危险第六感 我不想在这篇文章里讨论常见小事故的多发情况,例情况小事故极为常见,但通常不会对车友造成伤害。不在讨论之列。今天只讨论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发生伤残的车祸。

  首先我将车祸划分为主动性车祸和被动性车祸两类。其性质顾名思义。

  造成主动性车祸主要有三种因素:技术不过关;违章;精力不集中。

  技术不过关除对汽车性能没摸透和人车配合不熟练外,还广义包括对距离、空间、速度、时间的估计不准,也包括对行人及摩托、三轮、自行车、其他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活动研究不够。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以求早日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看起来似乎比较难,但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想、用心去总结交流。是可以较快做到的。其实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这样!这段话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内容,是因为因素太复杂,不同的车不同的人不同环境都会有差异,车友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练。

  违章和精神不集中造成的主动性车祸我并不同情,甚至是祸由自取。违章还广义包括病车、未按期保养的车、吸烟、打手机、女士穿高跟鞋或不束披肩发等等情况。精神不集中还广义包括开赌气车、不甘示弱等不正常心态。可以看出主动性车祸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去避免的。不再多谈。

  避免被动性车祸的关键是培养预警危险的能力。正是今天的主题。每位车友(尤其是新手)开车之前都会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但是上路之后往往会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那是因为被动性车祸的原因太复杂,老手越开越怕也正是这个原因。

  1。在有隔离带的路上是比较安全的(针对被动性车祸),因为你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车道上。注意要点是保持车距、避免前后有大车。有一次早晨我跟在大货车后面,在立交桥上发现大货车前面稍远处有一运菜的摩托三轮在行车道中偏右行驶,于是我放弃了超车,就在这时从立交桥辅道冲出一的士插在我前面并继续往超车道走,就在的士插到大货车左侧时大货车也开始左拐(的士的突然行动使大货未提防),结果逼得的士挨着隔离带擦出一长串火花,虽然没出大事但也够呛。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让大家对自己车道的前后车辆下一步动作提早作预计。不断预计前车刹车转向的可能,还有左前方的车是否因为在它前面有情况而插到你前面,现在有太多的无良司机转向不打灯。比左前方的车更讨厌的是右前方慢车道上的车,因为速度慢而突然性强,不打灯插到你前面的话危险因素极大。 在没有隔离带而只有双黄线或白线的路上你就得加倍警惕了,除了自己车道外还得关注对方车道左前100米(越远越好)的状态,出现大车、超速车、超载车、霸王车、间隔太小等情况时最好别上超车道以预防对方车道出现车祸而殃及池鱼。

  2。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驾车要善于根据路况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交通量的变化以及对方来车状态异常的蛛丝马迹进行前方危险预警。有一次我去一县城,发现本来挺好的路上开始出现泥块并逐步增多,于是判断前方有工地之类的,减速行驶。果然不久就从边上小路冲出好几辆渣土车,简直就是横冲直撞,我现在发现最无车德的司机就是渣土车司机,假如那天我不减速而继续以90码开过去的话,我无法想象了。

  3。在路上因意外而出现了双向行驶缓慢,你经过艰苦的排队挪车终于过了事发点,可以排除郁闷而快跑了吧?且慢!!这是危险因素很大的时候。因为你的行车路线肯定有大半已被对方占领,并且还会不断有车试图侵占你所剩无几的车道(中国特色)。不小心的话危险就在眼前。还有一点双方心理因素不同,你刚过了事发点排除了郁闷而特别放松,对方正焦急找出路而烦躁,两种都不正常的心态容易引起事故。你还是等过完了对方的车队再放松一点吧。

  4。你很遵守交通规则,但目前的确有太多的无良司机存在,虽然对方全责,可是受伤残的身体甚至性命却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大家必须在事故多发地段慢慢来,避免车祸找到你头上。例如在交通路口,绿灯一亮就可以放心走吗?且慢!!这又是一个危险因素很大的时候。因为闯红灯的车、人、各种乱七八糟的交通工具真不少。还有一些新手停错车道而乱开。还有飚车一族。这种时候慢一点值得。

  5。在不太宽的路上(两车道或山路),有些车友在右拐弯时喜欢跨中线行驶来增加自己的视野,这就很危险了,这是因为没有预计到对方来车为了增加在弯道处的应急调整余地而同样跨中线行驶。因此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在自己的车道上慢速过弯。

  其实我也只是个驾龄三个月的次新手,有些是经验,更多的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希望对大家培养预警危险第六感有点帮助,也欢迎大家拍砖!!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