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北京交通之夜直播节目。在当天的节目中,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老先生不顾年迈的身体,特地谱写并激情演唱了三段以交通为主题的北京琴书。
关老先生说,他从小生活在北京,对北京有着浓厚的感情,几十年来,从以前的胡同,柏油路,到现在极具现代都市气息的二环、三环、四环甚至五环路。他都有着切身的体会,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他说小时候,在北京只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胡同,街道也没有现在的马路宽敞,但是那个时候,马路上很开阔,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的人和车,也没有遭遇过堵车的滋味。如今不同了,随着北京城的发展,交通拥堵情况日前严重,对交通拥堵之痛,关老爷子是深有体会。
于是,他为《经济半小时》激情创作了三曲北京琴书。亲身填词谱曲,用他那具有浓厚北京韵味的琴书演唱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北京琴书,别有一番韵味,深得观众的喜爱。
第一曲讲的是在现代生活中,堵车的时候多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快了。于是,在堵车的等待时间,不同的人所反映出的不同表现。
第一曲是这样的:
我从小在北京,经常上马路。
那会儿只有洋车马车,汽车可太孤独。
现在您瞧,柏油路上汽车那叫快。
可就怕遇到堵车,再快也开不出。
急得司机看完了报纸,下了车直跳舞。
有的司机打电话玩儿,还把短信输。
个别司机前车走了,后边他窝儿不动。
细一瞧,都哈哈大笑,在车里他打了呼噜。
第二曲讲的是他在路上看到的机动车和行人、自行车混行的局面。有时候,行人、自行车不各行其道。为了赶时间,会违反交通规则,导致堵车现象加剧。同时,堵车时间长了,人们等不及,也会做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一段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连锁反应的情景。
曲子内容是:
有一天,我家门口路上堵了车。
几行汽车排得老远,司机可没了辙。
行人找不着横道,都从车缝里过。
还有人跨过护栏,愣跳过了汽车。
自行车也在横穿,见缝就跟着过。
马路上实在是乱,看哪儿哪儿都是车。
不知怎么那么多,交警也没了辙。
第三曲则说出了关老先生在街上看到的由于堵车人们表现出的一些撞车、吵嚷、打架等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车脾气,由于长期堵在路上,脾气就见涨。于是就会出现一些争执。在这里,关老先生告诉大家,要心情好一些,轻松上路,可别闹车脾气。
曲子讲的是:
堵车堵得时间长,司机可真等不起。
皱着眉咧着嘴,心里可有点儿起急。
想走又出不去,就闹起车脾气。
磕一下,碰一下,这本是平常事。
今儿可不行,都憋着火,是闹不完的分歧。
闹大了,还会骂街,你一句我还你一句。
也话能大打出手,受伤还扯撕了衣。
应当都要谦虚,可别闹这车脾气。
这次央视经济频道推出的北京交通大型直播节目——“京城交通堵在哪”,突破性地用电视直播的形式反映城市交通状况。联合了包括 “第一时间”、“午间资讯榜”、“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在内的4个栏目,在早间、午间、晚间三个时段直播,播出时间达2个半小时,对北京交通状况进行了一次全天候、全方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