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九大陷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 12:00 北京青年报 | |||||||||||||
在所有的消费者中,汽车消费者可以说是“苦大仇深”,因为像汽车这样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商品,消费者所享受的保证连几元钱的鞋子都不如,买车用车修车无论哪个环节,都会遇到“挖好的坑”,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埋”了。这里从与车相关的消费环节中罗列出九大陷阱,以此提醒汽车消费者。 ·低价无车
花招:价格,一直是国产汽车最受非议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在消费者和市场的多重挤压下,越来越“聪明”的汽车厂家开始意识到价格是柄“双刃剑”,舞得好了既能自卫,又可伤人。其中诀窍就是尽可能地扩大车价范围,用低价车做幌子,但重点卖高价位车。 如不久前刚刚上市的一款新车,最低售价仅为7.5万元,不可谓不低。但细细盘算,该车既没收放机,又无空调,配置之低,令一般消费者难以接受。无奈,喜爱该车的消费者只能咬咬牙,以9.83万元的不低价格去买配置较为齐全的该车。于是,厂家既作了低价的姿态,又可获得高利润。 再如,天津丰田的威驰,当初宣布售价为11.5万至19.5万元。可是半年过去了,11.5万元的威驰在市场上还不见踪影,理由很简单,厂家还没有生产,但是,售价17万元以上的威驰产量不断上升。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售价3.98万元的夏利早已没了踪影,要买只能多加2000元钱。 破解:想好自己要花多少钱买车再去车市,否则极易中了厂家的销售花招,而一次一次的提高买车标准。 ·炒概念 花招:给新车找卖点,这原本无可厚非,但若是人为制造卖点而蓄意炒作就值得商榷了。 目前,汽车的炒作花招主要有三:一是,炒概念。只要外形威猛的就叫SUV,坐的人多的就称MPV,不大不小又叫RV,反正一堆洋字码叫得上口,炒得有味,若是弄不明白,只能怨你“没有知识”,不够“小资”。 二是,言过其实。最近一些新车动辄就“开创新纪元”、“创立新风格”、“新基准”,在宣传上,技术新点的就叫与世界同步,要不然就是为中国量身制造。 三是,小题大做。随便翻看一个车型的宣传资料,都会发现采用了N项新技术,但仔细一看,真正新的技术少、滥竽充数的多,有的车型甚至把“免维护电池”之类的都列上。 破解:别只看广告,多去车市跑跑,不管喜不喜欢的车都去问问,做到对汽车市场心里有数。对经销商讲的不可不信,但不能全信。 ·捆绑贷款 花招:2002年是汽车信贷火爆的一年,个人买车贷款比例占到20%以上。但消费者在贷款买车过程中却连续被经销商“捆绑”。一般地,消费者在贷款买车时应缴纳除车价之外的购置税、保险费、管理费、抵押登记费、家访费和售后服务费等费用,而贷款时只需按照车价做贷款就行了,但在消费者实际贷款当中,一些违规经销商却利用银行规定含糊和消费者不懂这一情况,把车价以外的费用也捆绑在贷款额中计算,而且还捆绑一些非常隐蔽的费用,捆绑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被这些销售商获取,从而达到蒙骗消费者,赚取额外利润的目的。 破解:本报提醒今年要贷款买车的消费者,买车时切勿贪图多贷款,防止被一些违规经销商“捆绑”。 ·场外交易 花招:和新车一样,旧车今年也开始成为热点,许多消费者开始考虑选择买旧车。但是,不少消费者往往还没到市场,就被场外的不法经纪人拦截,造成许多消费者买完车后发现质量问题而投诉无门,目前这种场外交易已经被有关部门定性为非法交易。 破解:市场有关人士提示消费者,如果你买旧车,一定要选择已经在市场注册的经纪公司,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即使发生办理手续时一些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也有可能先期得到市场的赔付。 ·买加价车 花招:加价车在市场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像长春奥迪、广州本田、上海别克,这些车都曾经出现过加价车。当专卖店里只有展示车时,交易市场里就会有加价车出现。曾经有一款国产车刚上市的时候,专卖店里只有样车,而交易市场里的现车加价高达10万元。不难看出,加价车其实就是打了新车上市和批量供应的时间差。一辆紧俏车,在专卖店里只能排队预订,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经销商把收到的预订数量打到厂家,车到之后,先不发给客户,而是转到交易市场加价出售。这样,一辆车除了能在厂家得到销售返利,还可以在市场上得到加价的利润,一车得双利,何乐不为。以至于有的专卖店的老板每天下班的时候,车后座上堆着上百万加价得来的现金。而真正等待的消费者只能等待,性急的只能多交钱。 破解:新车上市别着急,等着厂家的产量跟上了,经销商的促销广告开始见报了,那时再买多从容。 ·保险便宜理赔难 花招:当买汽车保险的时候,同样的保险价格可以相差千元。卖保险的人通常都会强调买他的保险有多便宜。可是当你真正出了事故需要保险理赔时才发现,保险公司定的修理费比实际修理费要差出几倍,价钱可能相差万元。而且不会让你到就近的特约修理厂,而是什么不知名的路边野店修车。此时,后悔晚矣。 破解:首先不图便宜。其次,可以对保险价格做对比,一是经销商给出的价格,二是保险公司代理点给出的价格。一般经销商的保险返利要高于保险公司代理点,经销商为吸引客户,会把保险返利让出来给客户。但一般不会让出太多,如果保险价格比代理点的价格低很多,那就要慎重了。还有一点是远郊区县的保险公司因为客源少,急于完成定额,会用低价吸引人,但到理赔时也要到远郊的修理厂去。所以,投保的时候要问清理赔的地点。 ·维修陷阱 花招:普通修理厂不可能有齐全的技术资料,修理工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以前修车的经验摸索着干。车出了事故,覆盖件撞坏了、固定用的卡子也找不到了。小修理厂图快,能装上就行。固定不住的,上手电钻打一眼,找一螺丝就给紧上。只有受过正规培训、敬业的修理工才会去料库领一个卡子给卡上。再比如车追尾,大灯被撞进去了,钣金工会先把撞瘪的地方大致“腾”起来,再刮腻子、喷漆。如果换上新灯发现角度不对,恶劣的修理工就在下面垫一排螺丝。只有特约维修站才知道敲成什么样的角度合适。如果是车身被撞得变形了,稍大一些的修理厂会用链式的车身矫正台,比着皮尺拉个大概尺寸;路边店干脆就把车固定在两棵树中间,用“倒链”拉。钣金活是有尺寸公差要求的,大型修理企业已经开始装备第三代车身矫正仪,使用红外测距设备,按照原厂参数整形。“修起来”和“修好”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配件有“学问” 花招:虽然说70%的维修质量是依靠配件的质量来保证的,但很多用户过分地迷信原厂件,为奸商牟取暴力创造了条件。一些修理厂就利用用户的这种心理,或抬高原厂件的价格,或用配套件当原厂件卖,还有的干脆把仿制的假件当真零件卖。 破解: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配件有五种形式,所谓原厂配件,并不是主机厂生产的,而是由主机厂指定的配套厂生产的。配套件是指由生产“原厂配件”的厂商生产、但不标记主机厂商标的配件,与原厂件相比质量难分高下,价格较原厂件低30%左右;第三种配件是指由非配套厂生产、使用独立商标的配件,又称副厂件。受综合因素的制约,与原厂件相比,很难评价它们的质量水平谁更高一些;第四种是完全模仿原厂配件的包装、商标的仿制配件;第五种就是非常“纯正”的假件。 ·装饰花招多 花招:一些经销商自己并没有做装饰的能力,而是采取与小装饰公司合作的方式,将装饰品价格翻番,以“购车赠送××××元内饰”的名义诱惑心气儿高涨的买车人。几个月之后,用户才会发现赠送的内饰不过是昂贵的“垃圾”。其中,贴膜、地胶和皮椅是最容易使人后悔的。 破解:以普通的色膜冒充防爆膜,不但隔热效果差,而且单向透光性也较差,司机观察的视线受到影响。一些小店的伙计干脆以此练手,侧窗玻璃上满是裁切留下的刀痕,后风挡上的电热丝也被划断。 铺地胶的直接益处是车内容易清洁。但是地胶不透气,很容易引起车内地板表面和地胶之间的潮湿,一旦有水进入,车主没有及时发现,长达几个月的潮湿很容易将车内地板腐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