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参考国内外经验研究小汽车使用政策,直接影响未来城市交通状况。
专家学者市民会诊私家车
深圳交通怎么规划篇办之政策展望
编者按
深圳该不该限制私家车发展?要不要限制私家车使用?采取什么方式限制私家车发展和使用?这一系列极富争议性的问题,是任何一座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无法回避并应作长远考究的。
据了解,深圳下一步将参考国内外经验,研究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政策,内容涵盖每年征收车辆牌照费,提高车辆环保标准,限制车辆排放,提高拥挤区域的停车收费,开展拥挤区域道路收费,限制拥挤区域的小汽车使用以及加强外地车辆管理等敏感话题,这一系列富有争议性的交通政策措施出台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深圳城市交通状况和市民出行方式,因此备受社会关注。
为此,本报特地约请了来自深圳和外地的交通方面的专家、相关政府部门官员以及市民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私家车的拥有和使用政策进行一番前瞻和分析,希望能对读者乃至政府决策有所启发。
张柱庭:北京交通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级交通法规专家
王江: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博士、副教授
于宝明: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博士
邹建平:深圳市公安交警局科技处
孙郑岭:深圳市民,深圳机场(集团)公司经济师(每天驾车上班)
刘卫翔:深圳市民,深圳市人事局公务员
政策展望一:征收车辆牌照费
记者提示:征收车辆牌照费可能是最容易抬高的一道“门槛”,它可以有效地阻止本地居民的购车欲望,对政府来说恐怕也是最简单易行的做法。
反对方
再收费不符合国家政策
张柱庭(以下简称“张”):每年征收车辆牌照费?目前中央还没有赋予哪一个地方政府这个权力,包括深圳在内。至少按现行法规,市一级政府是没有这个权力的。车辆牌照费属于行政性规费,按我国现行法规,全国性行政性规费的征收主体是国务院和三部委,即财政部、国家计委和主管部委(公安部);地方性行政性规费的征收主体则是省级人民政府。而且行政性规费也仅限于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内,自然资源、公共资源是不可以收费的。车辆牌照和空气、阳光一样,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你总不能成立空气管理局,征收空气呼吸费吧!
另外,征收车辆牌照费和现行的车船牌照使用税也有冲突。对老百姓而言,车已经征过税了,为何还要交费呢?如果再对车辆牌照收费,理论上叫做同一税基重复征收税费,是变相加重负担的做法。
此外,征收车辆牌照费和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产业政策也一致。试图通过征收牌照费解决交通问题,这在国际上也无此先例,我国的温州、上海以前也征收过牌照费,但都以失败告终。总之,这种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更解决不了问题。
王江(以下简称“王”):征收车辆牌照费是限制买车的措施,而不是限制车辆使用的措施,而限制买车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是不一致的。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广大城镇居民对小汽车的消费是分不开的,限制买车势必影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鼓励购车,但限制车辆使用,培养市民以公交为主的出行习惯。我认为,征收车辆牌照费应该慎重,就目前的深圳交通状况看,还没有到必须征收车辆牌照费来抬高购车门槛的时候。
市民可能去外地上牌
于宝明(以下简称“于”):的确,我国的温州、上海以前征收过车辆牌照费,但也不是每年征收,而是通过搞私家车牌照拍卖变相征收牌照费,后来由于我国大力扶持汽车工业,严格限制向民用机动车征收费用,拍卖车辆牌照的做法也宣告终止。
从深圳来讲,依靠征收车辆牌照费的方法来解决交通问题的可能性不大。深圳不是一个孤立的地区,你限制汽车上牌,我可以到外地上牌,最后税收都流失到外地去了,外地车辆大量涌进形成的交通压力还得靠深圳自己来承担。
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邹建平(以下简称“邹”):在征收车辆牌照费不符合现阶段国家产业政策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造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公共交通路网,使一般市民养成开私家车不如坐公交车的出行习惯,必要时政府可以适度补贴,提高道路车辆的有效运载量。在公交建设方面,需要成立一个经常性和专业性的研究机构,不断调整公交路网,使线路设置更加合理。
戴斌(深圳市民,共青团深圳市委干部,以下简称“戴”):对车辆征收牌照费是“堵”不是“疏”,无论是针对外地车辆还是本地车辆,都应三思而行。
赞成方
应先对外地车征收
孙郑岭(以下简称“孙”):如果要征收车辆牌照费,首先应对外地车辆征收,如果只对本地车辆征收车辆牌照费,只能使本地人买车都去挂外地牌照。我认为,造成深圳中心城区交通拥挤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外地车太多,应通过征收外地车辆牌照费的方法,限制外地车大量涌入。本地车既然已经向政府纳税了,应不予征费。
刘卫翔(以下简称“刘”):提高车辆的牌照征收费可以作为限制车辆的措施,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政策展望二:提高车辆环保标准
车况不好、冒着黑烟的车辆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有关人士指出,政府要加强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车辆的监督。
记者提示:对达不到环保标准的车辆进行限制,这一做法的立足点是减少废气排放,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至于对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反对方
标准应该由国家制定
张:提高车辆环保标准,限制汽车排放的政策符合国际标准,符合百姓要求,有利于环境……中国汽车生产标准较低,现行的标准是迁就落后工业的做法,此举可以间接促进全国的汽车生产工艺,起到产业引导作用。深圳是我国比较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此动作一出,国内汽车厂家马上就会有反应。但提高车辆环保标准靠深圳“单干”有一定困难,从理论上讲,这个标准应由国家制定,否则就会成为区域性的限制标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车辆用户不公———究竟是听国家的还是听深圳的?
王:我也赞同张教授的观点,限制车辆排放初衷是好的,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有些国家就是根据车辆的排放量收取年费的。但是这项措施的可行性值得怀疑,这样的标准不应该由一个城市来制定,而应该是国家,一旦城市和国家的标准不一样,可能让市民无所适从。
对减缓车辆增长作用不大
于: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提高车辆排放标准,限制车辆尾气排放的政策,但它们的主要目的不是限制车辆数量,而是保护环境。在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条件下,采用这一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私家车增长,但随着汽车生产厂商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这项政策对私家车的限制作用将越来越弱。
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有比较高的标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太理想。因此对深圳来说,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限制低成本、高排量的私家车上路,包括限制外地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即利用私家车数量增长减速的时机,大力发展公交系统,从长远来看可以有效抑制普通市民的购车欲望。
邹:深圳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私家车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如果将这部分机动车强制报废,执行起来有难度。我觉得可以考虑调整车辆汽油税,公交可免征,提高其他民用车辆汽油税,真正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赞成方
排放超标罚款没商量
孙:我赞成提高车辆环保标准。我每天驾车前往宝安国际机场的上班路上,都会碰到大量车况不好、严重超载并冒着黑烟的改造货车和营运车辆,一些拉客的面的、人货混装的农用车以及一些拉沙石的货车是污染空气的毒源,要发动群众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车辆进行监督。群众一旦发现严重污染的车辆,可以立即拨打指定的举报电话(有语音自动接听系统和人工服务两种)进行举报。有关部门在主要路口设立关卡,对污染严重的车辆进行围堵检测,一旦尾气排放超标,就予以罚款。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对举报者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从对“黑车”的罚款中拿出大约10%奖励给举报者。这个做法既能倡导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可缓解执法部门人力、物力紧张的局面。
戴:深圳作为国际性的花园城市,尤其应该加强对车辆污染的管理。环保标准的提高可以提高深圳的城市环境,给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刘:以前下班看到的是蓝天,但现在看到的却是灰蒙蒙的天空。深圳可以学习北京的做法,限制低排放汽车上路。
政策展望三:提高拥挤区域停车费
记者提示: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私家车的使用,可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现实的一种选择,但提高拥挤区域的停车收费能不能减少道路车流量,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赞成方
学习香港分级收费
王:我非常赞同提高拥挤区域停车收费的政策。停车收费目前在深圳已经拉开档次,比如华强北、东门等区域高峰时段收费较高,但这种收费方式在深圳还不是主流。这方面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习,香港是按照不同的路段、时段分级收费,是递进递增的收费方式。这种分级收费的目的并不在于盈利多少,而是用经济杠杆的手段达到实现社会效益的目的。
收费返还道路建设
于:对深圳来说,提高拥挤地区停车收费在目前是比较可行的政策措施。在香港,购买一个停车位比购买一辆私家车价格更高,真正做到了“买车容易养车难”,但在深圳养车还是太容易,所以我觉得提高拥挤区域的停车收费,并把停车收费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不仅可以让使用私家车的市民为城市建设多作贡献,还可以使停车场建设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让投资者有利可图,从而解决房地产开发高都不愿意建停车场的矛盾。
制定法规规范执行
邹:我也赞成适当提高市区交通繁忙区域停车场收费标准,在具体操作上可采用分时段收费的办法来调控车辆的流入量,使道路的使用率得到调控和平衡。同时,在中心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等几个方面要配套,制定相关的法规并严格执行,严格停车场的使用功能,对新建楼宇、停车场车位的配备、比例一要合理,建议在投入使用之前,须经过公安、交管部门严格验收后,方可使用。
市场调节收费价格
张:根据国务院费改税[国发2000(34)号文]的规定,停车收费的性质属于经营性收费。如果政府想提高就提高,经营性收费就变相成为行政性收费。那么在这种经营性收费中,政府应该怎样管理呢?我觉得有3个方案可供参考。
第一,对垄断经营性质的场所而言,政府应对其收费标准进行管制。所谓垄断性质的停车场所是指火车站、机场等。这些场所应实行公管价格,由政府进行管制。
第二,遏止政府指定商业行为。禁止交通管制部门开办或指定经营停车场,这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内容。
第三,政府对收费价格进行市场调节。政府通过提高停车费来控制、调节市场流量的做法是可行的,但这种提高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办。对于大多数交通管制部门开办或指定经营的停车场用了土地却不“埋单”的行为,可以采取土地有偿使用的方法,成本增加后,价格自然相应提高。
反对方
某些地区规划失责
孙:虽然提高拥挤城区停车收费这个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车辆流入量,但会给市民带来不便。我觉得购买私家车是为了方便,在拥挤区域停车是个习惯问题,如果大家都能相互体谅,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拥挤情形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刘:我不赞成提高拥挤区域停车收费。一些区域和路段过于拥挤不是因为车辆过多而是因为规划不当造成的。我所住的梅林村有大量的政府福利房,出入的人流、车辆众多。政府一方面不断增加福利房的修建,但整个村子在规划之初却只有一条道路进出。这是梅林村堵车的根本原因,不能把政府规划的失责通过提高收费转嫁到市民头上。
政策展望四:拥挤区域设卡收费
“买车容易养车难”,停车也是个大问题。但专家认为,在深圳养车还是太容易,建议提高拥挤区域的停车收费。
记者提示:在拥挤区域设“卡”收费必然造成新的交通堵塞,但可有效控制车辆流入,因此实施该项政策的关键可能是如何解决不停车收费问题,这也是一道技术难题。
反对方
满载车辆实行免费
张:我觉得这项措施不大合适。政府应该转变管理思想———引导而不是限制。如美国在拥挤路段采取的一些管理措施是:对100%满载的车辆停车实行免费;对实载一半的,收50%的费用;如果一辆车里只有2个人,就收100%的费。我觉得可以将现行的超车道改为实载车道,比如在美国,满载乘客的车辆才能行驶实载车道(即超车道),其他车辆一律要给实载车辆让道。“少数人给多数人让路”,“我不限制你,但我引诱你”,这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类似于公交优先。
可操作性值得怀疑
王:对开展拥挤区域道路收费我持怀疑态度,因为深圳刚刚取消了道路收费,重提道路收费显然和这个大方向背道而驰,而且这种道路收费的可操作性值得怀疑。如何限制拥挤区域的小汽车使用?比如,可以在某些区域采用单双号制,尾数是单的可以进,比如,大巴可以进,小汽车不能进等等。限制拥挤区域的小汽车使用上国外有很多经验,比如美国和日本某些城市的拥挤区域,使用小汽车的成本非常之高,而且行驶的路线也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其它城市已经取消
于:对开展拥挤区域道路收费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一方面道路收费可以限制车辆使用,缓解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投资环境的区域不均衡,同时,在拥挤地区道路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不停车收费,特别是对于外地车辆,原来上海、广州等城市都采取这种办法减少中心城区车辆流入量,但现在都开始逐步取消了,因此深圳在选择这一政策措施时要十分慎重。
邹:对开展拥挤区域道路收费难以操作的情况下,可考虑从公交车分布和交通组织上平衡中心城区道路路网的使用率。
赞成方
限量可行加强管理
戴:我觉得对拥挤路段(如华强北)应该限制车辆的停放量,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车就不能在这里停放,车停放的地方往往会很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首先加强管理,如交警部门提高事故快速反应能力。比如深圳最容易堵车的北环路银湖路口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堵塞,如果交警部门对事故的处理速度能够提高,交通堵塞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其次是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
政策展望五:加强外地车辆管理
记者提示:如果你开的是本地车,你肯定会对加强对外地车管理双手表示赞成;如果你开的是外地车,你肯定会对这一政策措施表示强烈抗议。对政策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反对方
加强管理变相限制
张:我对某些城市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外地车辆一向十分反感,开放的城市应该张开双臂欢迎人,加强外地车辆管理无疑是将管理变成了限制。
强制收费政策失败
王:外来车辆的管理是个难点,不能采用强制的措施。任何一个城市,只允许本市车辆行驶是绝对不可能的。国内一些城市采用的外来车辆收次费制我是坚决反对的,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失败的政策,这极大限制了城市间交通的通达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歧视外地车辆。外来车辆到一个新城市需要再交费是非常封建和落后的。当然我说的这些外来车辆不包括营运车辆。
赞成方
外地车违章太普遍
于:据统计,长年在深圳市区行驶的外地车超过10万辆,这也造成了政府对本地车和外地车管理政策的不均衡性,如同样是闯红灯,本地车插翅难飞,外地车很容易逃脱法律的惩罚,所以外地车违章行驶在深圳十分普遍。
如何加强对外地车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一是要考虑全国的政策,二是要让外地车与本地车一样接受同样有效的管理,如广州对进入市区的外地车辆征收次票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加强管理理顺规划
孙:在对外地车辆的管理上,深圳应该向北京学习,严格管理,如北京市要求外地车辆在本市行驶超过3天的外地车必须到当地交警部门登记。
戴:加强对外地车辆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关键是应该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有一个道路、路网的整体规划,对市民的购车数量有个前景预测,这样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