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总有正方和反方在私人汽车消费上,就有立场截然不同的正方和反方,正方坚持要发展私人汽车消费,反方认为不能发展私人汽车消费,这场论战至今仍然没有停止,观点的截然对立呈现不可调和之势。
私人汽车为什么会引起如此热烈的争论?使用汽车产品同时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效应,既有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又有带来空气污染、交通事故的负面效应,而且两个效应都非常鲜明。汽车的两面效应是同时存在的,不可能只要正效应而不要负效应。
细看辩论双方的唇枪舌剑,就可以发现:反方并不一味反对汽车的使用,只是反对普及私人汽车,因为汽车实际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交通运输工具,因此反方避开这一点;其次从反方所持据的论据看,他们反对的是汽车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交通拥挤、事故伤害等等,前两者主要发生于大城市,而大城市也不是都空气污染、交通拥挤,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在国际上,谈到汽车所带来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指城市中心地区的问题。在中小城市、乡镇、大城市的边缘地区,由于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建设公共交通的成本非常高,收益很低,因此不可能靠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居民的日常交通问题,只有发展私人轿车。所以,争论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在大城市中心区要不要发展私人汽车。
从总的情况看,中国拥有汽车的水平还很低。到2001年底,中国平均70.8人拥有一辆汽车,而世界平均水平是8人拥有一辆汽车,我们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这同中国GDP第七大国的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如果说国土狭小,人口密度高,日本要比中国情况严重得多,但是日本所拥有汽车要比中国多得多,达到8500万辆,我们仅为1800万辆。仅仅从现有的道路容量,我们就可以增加数倍的汽车保有量。
从解决问题的措施看,经过各国政府和汽车工业的努力,国际先进汽车产品的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已经只相当于50年前的七十分之一,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接近商品化,但是市场上还不能接受,因为价格比较贵,使用上也存在一些不方便,极其安全的汽车在技术上已不是难题,但是成本极其高昂,所以应该研究的是如何使其市场化。
至于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控制,国外的原则是鼓励私人购买汽车,但是不鼓励更多的汽车进入市区中心,在措施上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在私人汽车消费上,应该把争论的焦点转向如何解决在大城市中心区使用私人轿车所带来的问题,而不是泛泛地争论支持与反对私人汽车。私人轿车的消费势不可挡,与其迎头阻击,不如因势利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