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研究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时,都强调汽车生产对原材料、设备、能源、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但是往往忽视了汽车消费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巨大拉动力。
许多大城市的领导虽然现在都知道扩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因此在其“重要讲话”中不厌其烦地列举有关的行业,如商业、通讯业、旅游业、教育业、计算机及软件、信息业、金融业等等,但是大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到“汽车”这个词,往往使大多数读者以为编辑们熬夜太辛苦,在校对中把“汽车”二字给对丢了。
说发展汽车工业,说把汽车工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甚至可以把汽车工业奉为天字第一号产业,真可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一谈到轿车消费特别是私人轿车消费,这些人口中就似乎含了一个茄子。殊不知汽车消费对整个经济的拉动要比汽车工业本身更加强劲。国内汽车工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过攒出200多万辆车,而各个服务行业所面对的,是1800万辆汽车,真够伺候一气的。就以就业人数来看,国内汽车工业共有180万大军,可谓队伍庞大,但是与销售、维修、加油、客货运输、汽车运用、金融、保险、广告等有关行业近2000万人的就业人员相比,汽车工业“属于少数人的行业”。某市盼望已久的一个轿车项目,市里成立的汽车工业领导小组就有数十人,但是对合资企业外方只要600多人。
当汽车厂将汽车卖出后,汽车厂点的是用户付给的一次性货款。但是汽车服务业几乎每天都在点客户的货币,车主也几乎每天都在为服务业掏钱。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面向汽车的服务业已经早已不是一帮油耗子修车的形象,跻身高科技领域。根据国外有关资料,汽车制造厂可以向用户提供价格1万多元的小型轿车,但是电子产业、音响、计算机、电视、DVD、CD、通讯等产业可以把这辆轿车武装到9万美元,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传统的制造业已经成为承载高科技的平台,而且汽车似乎具有极其神奇的本领,无论多么尖端的技术,都可以在汽车上安家落户。遥控高悬在36000公里之外的定点卫星,绝对属于顶尖的高技术,但是用来控制在地上跑的汽车,却远远不够。一般人家里可能只有3-4个CPU,但是一辆最新的汽车足足拥有70-80个CPU。这样的汽车绝不是改锥、扳手可以接近的,必须首先用电脑来对话,用先进仪器来检测。现在大城市的领导已经把汽车业誉为“现代制造业”,殊不知现在的汽车服务业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
美国汽车服务业年产值有数千亿美元,当然值得我们羡慕。但是要明白,这个产值是在两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基础上获得的,以不到2000万辆的保有量,想追赶人家的产值,无异于痴人说梦。要想发展经济,就要发展汽车服务业;要发展汽车服务业,就首先要增加汽车保有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贾新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