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中国120多家汽车整车企业大都在争先恐后地推出新产品,开足马力加大产量,有的甚至屡次调高计划指标、超负荷生产。尽管这样,但是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供不应求。面对这空前的盛况,各方人士都在猜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仅凭主观猜测,是无济于事的。假如你将中国汽车工业与中国彩电工业作一番对比,就不难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大发展蕴涵着大整合。
为什么要拿中国彩电工业来和中国汽车工业对比呢?这是因为两者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彩电工业大发展所带来的大整合已经显山露水了。
中国彩电工业经历了3个历史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导入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大发展期。
在“大发展时期”,中国彩电市场从1996年起连续爆发了6次大规模的价格战,导致行业平均利润水平降至3%。
在“大发展时期”,中国各地争上彩电项目,彩电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在1997年,中国拥有几百家彩电企业。
在“大发展时期”,中国彩电生产企业之间比技术、比价格、比服务,市场上的品牌效应更加集中。正是在大发展的时期,中国彩电工业进行了大的整合。
在“大整合”中,那些在生产能力、产品性能价格比、技术实力、服务水平以及品牌信誉度等方面占有优势的企业大获丰收,比如,长虹;那些综合实力弱的企业则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或被驱逐出“境”。
“大整合”之后,中国彩电工业格局发生了巨变:彩电企业从当初的几百家变成了10多家;长虹、TCL、创维、康佳、海信和海尔这6个大彩电主导品牌所占市场份额接近66%。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中国汽车工业的情况吧。
中国汽车工业也经历了3个历史时期:20世纪50年代的初创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缓慢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大发展期。
在“大发展时期”,中国各地争上汽车项目,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1998年,中国进入了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行列。如今,中国已经拥有12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其中,轿车企业有20多家),为世界之最。
在“大发展时期”,中国汽车市场价格竞争日益激烈。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爆发了大规模的价格战。
在“大发展时期”,一汽、东风、上汽等汽车生产企业争先恐后地推出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提高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品牌效应亦趋向集中。
中国汽车工业的这些情形与中国彩电工业在“大发展时期”的情形完全相同。
中国彩电工业的情形告诉我们:大发展是大整合的土壤,价格战是大整合的催化剂。当前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土壤和催化剂。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大整合的时机,而且必将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整合。第一汽车集团和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在前不久进行的整合,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信号。
“城头变换大王旗。”中国汽车工业将整合到什么程度尚难预料。不过,人们可以从上述“相似性”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彩电工业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也就是说,通过价格竞争,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将被驱逐出“境”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由此,中国汽车工业将形成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有人说,价格竞争是低层次的竞争,只能使中国汽车工业走向绝路。而我们要说,只有这种竞争,才能使散乱的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质量、生产规模和车型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彩电市场连年的价格战虽然打低了彩电企业的利润,但是加速了中国彩电工业“合众连横”的整合进程。经过整合,中国彩电工业技术跟上了世界步伐,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质量与洋货不相上下,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谁能说中国彩电工业走上了绝路呢?长期躺在国家襁褓中长不大的中国汽车工业不正是缺乏这样的打拼吗?(作者:姚福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