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与本田的强强联合,无论是对于这两家企业还是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其意义和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面对这一对"世纪恋人"的结合,作为汽车行业的老领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认为很有说一说的必要。"关于一汽和丰田的合作,人们已经谈了很多,我不想再围绕一汽与丰田的合作本身发表意见。我想要谈的是丰田给中国企业所带来的启示。"目前,张小虞以这样的开场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现在看来,说丰田的步子‘迈得迟缓'并不准确,抛开其他,单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称其为'稳健'更为合适。"显然,对于丰田的中国战略,张小虞的评价是相当正面的。
丰田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丰田的步子同通用、德国大众相比,却显得十分的迟缓。甚至有人说,丰田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过于保守。因为,当别人已经开始投资建厂生产整车的时候,丰田还在忙于培训技术工人。对此,张小虞有不同看法:"站在中立的角度看,丰田的步调和发展战鹏正反映了他们的经营思想,那就是进行长远规划、坚持长期经营,打造'百年老店'。"
回顾丰田过去30年在中国的发展,这种战略思想便一目了然。
丰田公司是在1972年前后,中日建交时进入中国的。如果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在进入中国的这30个年头里,丰田迈出了三大步,布下了三粒重要的棋子:
第一个10年,刚刚进入中国的丰田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还没有把握,以卖车为主,在市场上没有大的举动,目的就是将市场摸得更清楚。
第二个10年,对中国市场有了深入了解的丰田开始为自己日后造车做准备工作--建立维修中心和技术培训中心,签订技术援助协议。
第三个10年,丰田的步子开始加快,先是通过独资或全资建立零部件企业,生产底盘和发动机;紧接着,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丰田和天津丰田成立,开始生产整车。
"丰田的目标是在2010年将在中国的产销量提高到40万辆。卖车可不仅仅是销售,它还涉及保养、维修和零部件的生产与供应。40万辆的年销量不是小数目,如果没有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充足的零部件供应和人力资源,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如果丰田30年前进入中国时就急于赚钱,就不会有耐心在中国做几十年的准备工作。这一点正是值得我们的汽车企业借鉴的。"张小虞的神情显得很凝重。
他指出,现在,在我国的不少汽车企业中弥漫着浮躁情绪。不少企业"大胆"地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投资建厂。然而到现在为止,走出去的不少,做成功的却没有几个。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对当地的政治形势、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等很多内容都不甚了解,就把大笔的资金投进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由此,张小虞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要学做"百年老店"。"百年老店"的战略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它意味着长远的战略眼光,意味着小心而充分的论证,意味着扎实的准备工作等。丰田的例子告诉我们,进行充分的论证和从事基础工作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一种必要的积累,是日后施展拳脚的必要保障。(本报记者 陶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