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信贷倒计时 银行要坐到汽车金融公司的幕后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15日 16:46  中国经营报

  “个人汽车信贷不是银行的主业,总有一天,我们会退出这一领域。”在北京最闷热的天气里,《中国经营报》记者与民生银行个人信贷部主管李文华博士的对话有了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在采访之前,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且小钢经理曾表达自己的希望:让银行的信贷业务员向平安或者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学,主动上街找业务。而李文华却认为,银行的主业不在于此,五年之后银行就将淡出这块冻土地带。这似乎让前者的提议失去了意义。

  不搞鸡毛蒜皮式的个人信贷,银行要坐到汽车金融公司的幕后去

  记者:银行真的要告别汽车个人信贷了吗?

  李:大规模个人信贷的确不好再搞了。银行的赢利点很多,不能在一点上牵扯住。搞汽车信贷银行还陌生,它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人员,于是你要培训,还要提供大量的人工成本,用于管理每个月的还本付息,还需要很高的财力支撑,1000万的单可以是一个客户,一个人管就行了,汽车贷款可能是100个客户,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样儿,银行的实力就会分散。所以,银行的优势还是在批发业务,在团购,现在有的银行投入很大力量自己做汽车信贷,结果是业务量越大越赔钱。

  记者:我参加过1999年民生银行和北方汽车交易市场的卖方信贷推广活动。

  李(惊喜):是吗?那次活动是我亲自筹划的,在当时还没有金融机构搞这种信贷。

  记者:可在这之后,情况有了变化。汽车信贷的模式越来越多,银行、经销商,还有汽车金融公司都在抢这碗饭。这块市场今后怎么发展?您又说银行会退出汽车信贷,真的是不再做了吗?

  李:(思忖)1999年那会儿银行不具备把握个人汽车信贷的能力,对买车的群体比较生,不敢太涉足。银行加经销商,再加保险公司的卖方贷款模式,就是把银行不了解的客户交给经销商去调查,经销商的风险再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这样一来,客户的麻烦和银行的风险都降到了最低。

  记者:我记得当时有个人买富康,说两天就办完了手续。但我问它每年还贷加养车花多少钱时,他说不太清楚。

  李:(笑)对,但现在汽车消费环境完全不同了。汽车消费越来越普及,消费者的借贷经验在积累,银行对个人的审贷能力也在增强。除了卖方信贷,出现了第二种,即经销商提供担保,银行做经销商的贷款业务;还有第三种是保险公司向银行提供担保,银行做直贷。我分析第三种模式可能做的更长远一些,但也不会永远做下去。只有汽车金融公司才是将来惟一可能保留下来的汽车贷款运作模式。

  记者:您刚才说到一个前提,银行从汽车信贷中没有得到多少利润,所以要走。但汽车金融公司为什么那样积极地在进入。在未来汽车信贷的利润里,银行退出以后吃哪一块?

  李:汽车的利润在流通领域有三块:销售利润、金融收益(即利息)、保险费。现在还有售后服务这种增值利润。汽车厂搞金融公司有经营上的必要性,随着大家对汽车价格的关注,厂家通过分级销售拿利润不行了,索性搞直营、专营,但还是不行,怎么办?只好降价。我在日本的时候买车,每辆车的平均利润也就是100多美元,我们的国产车平均每辆利润在两万元。现在不断降价,厂家销售的利润就摊薄了,迫使它去吃第二层、第三层,直接参与金融收益和保险利润的再分配。

  记者:但汽车金融公司在财力上无法与银行相比。

  李(兴趣来了):所以,银行要做它的老板,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打市场。现在媒体都在说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竞争,实际上我们今后更多的是合作,它需要我在金融管理和财力上的支持。将来汽车金融公司会成为主流,但由于它是以汽车厂为背景组建的,厂家能够给它的资金额度非常有限,这个时候银行就可以进来,把整块的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它拆成小块再做贷款零售,银行从而间接地吃到了汽车在金融业务中的利润。这实际上是回归到1999年民生银行的卖方信贷方式,这样做我们的付出小,收益大。

  汽车经销商要么进入百货业,要么就变成非银行金融机构

  记者:将来银行走了,汽车金融公司来了,现在做车贷的经销商和中间商到那时怎么办?

  李:银行的退出和汽车金融公司的进入,对整个汽车信贷销售格局来说是一个转折。信贷业务被分流走了,汽车经销商会被迫做大的调整。比如说,汽车和多数商品的共性会增加,很多大的零售商业也要做汽车。在国外,大一点的超市就可以摆个样车,你交钱之后再去别的地方提货。这样一来,发生在经销环节的成本就降低了,和它一比,小经销商没有优势;专营店的投资和经营成本过高,利润也会大降。因此,未来的经销商可能会两极分化,小的经销商要么淘汰,要么进入百货业;一些大的经销商会赋予自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汽车金融公司吃同一碗饭,贷款收益和保险收益都拿上一块,它就能活下来。估计现在成千上万的汽车经销商到时候会淘汰掉一大批。

  记者: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有多大?

  李:对于未来汽车信贷和汽车经销模式的变化,我们经过科学的测算,搞了五年。可以肯定这个格局将会出现。

  记者:那么您估计银行离开个人车贷业务和经销商被迫转型的这种格局,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形成?

  李:这要视汽车价格的变化情况,可能要到五年以后,也就是加入世贸组织过渡

  期的后几年,然后各种模式会并存一段时间。五年以后,价格低到一定程度,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将是做汽车销售业务的主流力量。

  记者:在这五年里,除了和汽车金融公司的合作,银行在模式上还会出现什么新的内容?

  李:有一种信用卡模式,我们正在考虑。今后居民的收入水平会不断增加,每个月还款额可能会比较小,比如800元到一两千元,我们分析,现在买本田、福特这些原装车的客户,他的贷款额度也就是十几万,月还款额也就1000多元。这个时候使用可以透支的信用卡,可以帮助客户解决临时周转的问题,自由地安排还款计划。信用卡还款,不是仅针对汽车,将来是全方位的,只不过相对于汽车这种贷款额较小的品种来说可行性更强。但由于信用制度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是建立在借钱-买车-卖车-再借钱买车的良性循环上的,所以这种模式要在汽车金融公司大行其道的时候才会逐渐施行。(本报记者张炤虎)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