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TMD、SEX--个性化车牌张扬个性是否应有个度?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15日 09:55  人民网

  新闻点击:

  2002式汽车号牌亮相京城“搞笑车号”出炉

  八月十二日是北京实行个性化自选车号的第一天,尽管媒体早已在一周前就发出了北京车号资源非常丰富的善意提醒,但从昨天下午五点起就排起的购号长队还是让牌证发放单位始料不及。短短五个小时时间内,各种版本的搞笑车号竞相“出炉”,令人叫绝。

  今天最具创意的号码非“USA911”莫属。虽然记者没有亲眼看到这位“已获至宝”的有车族,但他的进口车上路时大赚“眼球”的情景还是可以被猜想出来的。一个四十出头的男人在获知自己心爱的“911”已被人“横刀夺爱”后悻悻表示,没想到有人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连灾难号也敢选,他说:“回头率高呗,养眼,开上路多神气。”

  “SEX001”是今天被选中的最大胆也是最令人头疼的号码,但是管理部门并没有因此而为难这位车主。有关人士称,只要还在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内,就会尊重市民的选择。“FBI001”、“UFO001”等各种搞笑车号也在今天纷纷粉墨登场,各种流行的时尚名词,如WTO同样成了今天热选的另一组焦点号码。

  评说链接:

  人民网网友:“个性”张扬岂无“度”?

  无庸讳言,2002式个性号牌的推出,不光杜绝了过去“特别号”被炒成“特权号”,甚至借“特权号”搞权力寻租而滋生的腐败现象,同时也使车牌号资源分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从已“诞生”的诸多新车号来看,不但注入了许多国际流行元素,而且个性色彩相当浓重,一些具有绝佳创意的车牌号也纷纷出笼。但类似以他国的“国难”作素材,拿公众普遍厌恶的“性”话题来调侃,是不是也该属“个性张扬”的正常空间和范畴,有没有犯忌或是超过了“度”的限制,就很值得一议。

  当然,这里的“个性”张扬不应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要求有独创性,作者应具有敢于向习俗挑战的勇气,敢于向社会表现自我,让社会接纳自我的胆略。故艺术创作对其作者而言,是一处求异思维、展示个性的舞台,故其留给创作者的想象空间是极为广阔的。但若利用车牌上几个简单的符号进行“创作”,其局限性就十分明显了。别说是艺术素养相对较差的一般市民,就是知名艺术家,由于条件所限,也难以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又独具个性的作品来。若非要刻意为之,类似“USA-911”和“SEX-001”的作品,恐怕就算其“佳作”了吧!但是这样的“个性”张扬,却又分明是建立在他人不堪回首的痛苦和他人正常审美情趣遭亵渎的基础之上的。如此一人“张扬”众人不堪的“个性”,值得去鼓励和纵容吗?

  北京青年报:个性化车牌创造了什么

  中国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过着“格式化”的生活,只是在市场经济渐渐发育之后,人们才领略到了个性化的妙处。与整齐划一截然不同的是,个性化是一种度身定做,是为了满足公民的个人爱好、个人需要甚至是个人癖好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安排。在我们的生活体验里,个性化的技术安排已经是随处可见,比如流行速度极快的饮食习惯,花样翻新的手机型号,无奇不有的服饰和发型,以及为了满足不同阶层需要而建筑的房屋。在网络进入公众生活之后,由于网络技术的瓶颈被打通,个性化的口号更是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推出了个性化内容和服务。随着个性化的展开与深入,公民的个人生活变得更加舒适,而社会生活也由此变得更加人性化了。个性化就是人性化,这样的推理是完全能够站得住脚的。

  相比较而言,制度安排的“格式化”仍然非常牢固,这和制度带有某种强制性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过,近些年来,制度设计方面的个性化也开始有了端倪。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意识的加强,公众已经可以享受到比较个性化的制度服务了。个性化车牌的推出,可以看做制度创新的一个抢眼的范例。人们在“抢”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车牌号之后,往往能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感,而精神满足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另外一方面看,个性化车牌的推出也削平了由特权导致的“数字鸿沟”,那些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特殊数字牌照将不再具有身份意义,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某种“特权”,每个人都有希望在大街上“吸引眼球”,这是公共资源的极大分享,是平民化时代的又一个明亮的信号。

  南方都市报:“个性化车牌”有没有个性化?

  “001”就是众里出头,是典型的非个性化的。媒介预测将成为“抢注”的热点的“168”、“998”等所谓的吉祥号码,也是典型的非个性化。报纸上有一则标题是《你想当001号CEO吗?至少注册个车牌是可以的》,这不是个性化,而是对社会现实中权势秩序的一种认同、趋慕和心理补偿。而被报纸称为“今天最具创意的号码”的“USA·911”,没争上的一位先生回答记者说:“回头率高呗,养眼,开上路多神气。”

  其实,原来路上就有这类让人“高看一眼”的车牌———它们往往象征着权势,只不过这种东西现在无偿让给老百姓了,原来的意味并没有即刻消失。数字的序列本身就有唯一性,字母的组合本身就有表意性,但是,只有当人们的趣味和价值观趋同或者被“主宰”的时候,当它们与某种权威秩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数字和字母的稀缺性才会显现。

  而真正的“个性化”,其实是不必排大队的。在你的个性化与我的个性化之间,本来就不存在稀缺性。我的个性,你怎么知道?对稀缺资源的争抢不是个性化的,而是单一化的。因为个性化就是多样化,而不只是“独一份”。因此,“个性化车牌”的大队仍然表明着中国人公共生活中个性化的稀缺,同时也表明,个性化要在老百姓自身的生活中自己生长出来。否则,只有单一化的生活和单一化的文化、单一化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的趣味,即使有了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和释放渠道,人们的选择结果也只能是单一化的。

  中华工商时报:新牌照与老车检

  若干年前,笔者曾体验并“监督”过一个亲戚送车子受检的全过程:你的车子必须在车检所院子里的修车所掏钱修理,然后一次次开着车子去过一道道关卡,多数关卡你是“过”不了的,然后再修,修了再去过,反复折腾,大半天下来还是不行,最后你得“主动”找那修理工,掏钱之后,他们将你的车开去过关,很快所有的关都过来了,所有的章都盖上了,而你掏出不菲的钱当然是有“行情”而无发票的。

  所以,当一项制度传递的信息是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寻租的话,利益集团就会拼命维护旧有制度,拼命争取更大的管制或垄断———即使一下子难以独家垄断,那么也要像车检项目一样———“公安与交通部门均设立”。

  当制度变迁就陷入僵滞状态。这种状态维持的时间越长,公众利益的损失就越大,因为利益集团寻租产生的结果是“零和博弈”———一部分人收益增加,必使一部分人收益减少;而更为糟糕的结果是,利益集团产生的“利润”是一种错误的利益信号,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被置于扭曲的状态,得益者不是努力培植资源,而是进一步寻求权势和“制度”的保护,结成更强大的利益共同体,使制度的创新与变迁变得更为艰难。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