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5年电动车与轿车有一搏--访中科院院士何祚庥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07日 15:01  汽车周报

  近日,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语出惊人:在未来3~5年内,电动车将有可能率先进入中国家庭,中国居民将比世界其他居民优先享受到电动车带来的环保与方便。此语一出,立刻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表示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幻想。那么,何院士何出此言?其根据又是什么?为此,记者对何院士进行了专访。

  何祚庥院士的此番言论,源于他对未来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一种新构想:“磁悬浮列车+锂电池电动汽车+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他认为,在中国如果要让轿车进入家庭,又不至于对环保造成太大压力,仅靠提高燃油汽车的排放标准是不现实的。

  首先,燃油小轿车的致命弱点是燃油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尾气污染问题。美国人的小轿车是平均1.5人一辆,却消耗了中东地区三分之一的石油。中国现有人口13亿,未来将稳定在16亿,将是美国人口的6倍;目前中国年进口石油已达7000万吨!如果中国人拥有的小汽车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那么每年仅进口石油一项的开销就将是国家财力难以负担的。

  其次,中国人的人均居住空间约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对尾气污染的承受量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现在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源中,燃油燃气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已由过去的占总量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尽管北京在不断严格控制燃油燃气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但是再严格也无法使机动车尾气排放达到人类理想状态的零。北京市现有机动车180万辆,这一数量还将会高速增长,积少成多,如果对这一巨大的污染源不加控制的话,到2008年,北京的“绿色奥运”就将是一句空话。

  但是电动车则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谈到这儿,何祚庥院士情绪开始高涨。电动车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并且污染零排放,是机动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纷纷开发研制。然而困扰这一技术快速前进的是电池问题。目前世界上主要有3种电池解决方案:一个是混合动力;一个是开发燃料电池;还有一个就是用现在技术已经成熟的电池。

  前两种解决方案一个仍存在尾气污染,而另一个还处在研究阶段,因此只有第三个方案最具实用价值。

  何祚庥院士说,之所以用第三种方案,是因为利用我国最新的纳米碳球技术运用在锂电池的制造上,将大大提高目前锂电池的性能。使电动车的续驶能力接近燃料机动车的水平,同时使用成本也将降低到可与之竞争的水平。

  锂电池和电池材料是当前世界各国极其关注的一个科技和产业焦点,锂离子电池不仅被广泛运用于电子、通讯等新兴产业,也是当前制约发展新型电动汽车等各种电动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锂电池材料及其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型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电池,其独特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具有广泛的民用和国防应用的前景。其突出的特点是:重量轻、储能大、无污染、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在同体积重量情况下,锂电池的蓄电能力是镍氢电池的1.6倍,是镍镉电池的4倍,并且目前人类只开发利用了其理论蓄电量的20%~30%,开发前景非常光明。同时它是一种真正的绿色环保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均有严重的二次污染,镍氢电池也有微弱的二次污染,因此是目前最佳的能应用到电动车上的电池。目前在许多的领域,锂离子电池做为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蓄电池,已经取代了镍氢蓄电池。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发和利用锂电池,至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造价低廉的锂电池。因此在我国率先应用采用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车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先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锂动力电池项目,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昌平园正式启动。此举将大大缩短我国锂电池工业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也将为我国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提供产业支持。

  何祚庥院士分析指出,我国的电能十分丰富,尤其是夜间电能过剩。在晚上工业用电仅0.1元/度,是白天的七分之一。如果将来电动车批量生产,可以将充电问题集中到晚上进行工业化操作,充分利用夜间产出的廉价电能,大幅度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从而在价格上和汽油展开竞争。我国锂资源极其丰富,并且报废的锂电池还可以回收再生,完全能支撑一个规模巨大的锂蓄电池产业,以缓解甚至取代对石油工业的需求。

  电动车结构简单,它只有电路和机械系统,设计、生产工艺相对较简单,维修保养费用也较便宜。而传统的燃油机动车和新型的双燃料、混合动力车都要多增加一至两套系统,不仅增加了成本,同时这种油路、电路系统的混合,也降低了车的安全性,增大了维修保养的难度。

  据科技部的专家说,作为“863”计划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在今后的四五年中,中国将投入近10个亿来攻关电动汽车技术。在“2002年中国科技产业论坛”上,科技部有关人士强调,国家将下大力气来发展电动汽车,这一技术的重大突破很可能就发生在中国。据了解,国家在电动汽车的前瞻性研究上要拿出近10个亿,跟进的民间资本也将有20至30个亿。由于欧美、日本曾在这一项目上投入了100亿美元,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万钢说,国家立项电动汽车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但风险大,收益才大。否则,我国的汽车工业无法赶超世界水平。

  科技部有关人士表示,在中国市场上开发电动汽车比欧美市场有优势。在欧美市场,传统汽车已经有上百年的生产历史,发展惯性很强。虽然能源问题时时困扰着他们,但让他们退出传统汽车的生产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则没有这样的情况,转型相对容易得多。而且我国在传统汽车开发生产中,技术劣势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电动车则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是最有希望改变我国汽车工业落后局面的项目。

  最后,曾被一些科学界人士称为“科幻小说家”的何祚庥院士充满信心地说:“未来是电动车的世界,没准将来在机动车贸易中,设置技术壁垒的是我们,而不是汽车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