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情者向本报记者透露,小轿车经营权可能在今年9—10月份取消。消息称,国家工商总局等部委,今年1月份已向国务院呈报相关报告,最后的审议工作正在进行中。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有官员默认了这一消息,但并没有就报告的具体内容作过多的评述。
原内贸部副司级官员、汽车流通领域资深专家,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李国青女士此前曾经参与过小轿车经营权的审批工作,她也曾多次主张过国家应该取消小轿车经营权审批制的观点。
对于本报记者的求证,李副秘书长表示,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对小轿车经营权的去向进行审议,有可能在10月份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果。至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李则言语谨慎。
她表示,虽然确实“反对小轿车经营权”,而且相信这个问题肯定会有所改变。不过,她认为在这个过渡时期,这个话题容易引起各地经销商的不良反应。
据有关内部人士透露,国家高层的意见是予以取消,不过,目前内部仍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赞成完全取消小轿车经营权审批,而另一种则是继续保留小轿车经营权,至少可以作为限制外国资本过早进入轿车经营服务领域的一个屏障。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呈送的报告,这个变化将主要体现为由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至于最终是在国家工商局备案还是在省级工商部门备案,这位内部人士没有透露。
市场已绕过障碍
“取消小轿车经营权,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一位经销商对记者说道。
因为现在拿到经营权已不再是件难事,有经销商对此表示,小轿车经营权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目前,在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情况下,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所谓的审核经营权应该取消。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小轿车经营权,曾使许多商家趋之若鹜。
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国家定点整车生产企业推荐,各经销商通过轿车生产厂家等渠道向国家工商局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前还有内贸部)等部门报批。具有申报资格的公司一般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经营规模较大、有相应的汽车销售场所,还有比如注册资金须在200万元以上等等条件。
据业内人士称,那个时候,能够拿到小轿车经营权的并不一定是专业的经销商,还有很多原先并不做汽车买卖的单位,因卖轿车有暴利可图特地赶趟的,这其中,不少人是专门作“批文”的人或是有“关系”能批到文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汽车连锁经营公司被国家当作一种新的汽车营销方式予以推广,先后批准了北京亚飞等5家汽车连锁经营公司。一时间,连锁经营公司成为企业取得小轿车经营权的捷径。
按照规定,除了总店自营外,加盟连锁店可以自动拥有小轿车经营权。在加盟时,连锁分店除了一次性缴纳总店10万元加盟费外,每年还需缴纳大约2万元的管理费用,北京亚飞汽车连锁总店最多时拥有400多家加盟店,仅此一项,亚飞公司就赚得盆满钵满。
无锡商业大厦集团的东方汽车有限公司是亚飞公司的标兵店,去年总共销售汽车5000多台,销售额达7个亿,不过,公司总经理李苏女士却表示,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销售成绩,“完全靠我们自己(奋斗)”,与参加亚飞连锁经营模式没有太大的关系。只不过,在他们加入亚飞连锁之后不久,他们就获得了小轿车经营权。
独立大经销商时代来临?
此前,由于有小轿车经营权的制约,地区经销商无论做得多大仍然要看厂商的眼色,销售网络布点到配置必须听从厂商的意图。
业界预测,随着小轿车经营权的放开,独立大经销商将浮现。
所谓独立的大经销商,是完全独立于厂家现有的专卖店系统之外,拥有自己的一套销售网络和维修网点,并在资金方面实力雄厚的汽车经销商。在地区销售当中,独立经销商会按照自己的发展而建立销售网点,而不仅仅是屈从整车生产厂家的安排。由于拥有足够与生产厂商对话的资本,独立经销商有可能从厂家那里获取更多的优惠和倾斜。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的大经销商正逐渐形成规模,这些本地经销商大多都拥有国内外众多品牌的专卖店,在当地的汽车销售中占有绝对的市场比例,对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一旦这种大经销商不再销售某种品牌轿车,其市场份额将马上发生变化,从前几名跌到最末几名都极有可能,因此,整车厂家进入当地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这些经销商的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些地区汽车销售“大佬”正是未来独立大经销商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不少中外大的投资公司也准备参与进来。
一位投资公司高级经理表示,在未来,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与地方强势销售企业结合,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一次性从厂家那里买断产品,通过从厂家大批进货获取超低价,再通过自己的网络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到市场上,以规模效应来影响车市。
有专家指出,小轿车经营权一旦放开,将吸引更多的中外资本借壳进入,杀入国内汽车销售领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的汽车市场走向。(本报记者李剑阁北京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