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概念之争 “国民车”能否成为家庭轿车的代名词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02日 10:46  钱江晚报

  借汽车进入家庭的东风,“紧凑型车”、“十万元车”、“八万元车”、“百姓车”等概念层出不穷。日前,吉利集团又打出了为中国老百姓打造“国民车”的大旗,在业界引发了新的争议:“国民车”能成为家庭轿车的代名词吗?

  车厂抢推“新名片”

  不久前,吉利集团宣称,吉利汽车正在与国外公司合作,准备为中国老百姓开发、设计一种全新的“国民标准”车。据称,这款车的价格将在5万~8万元之间,油耗低、基本配置齐全、使用成本相对低廉。

  对于“国民车”,吉利公司的解释是,“现在很多人开始有钱,但并不是很有钱,需要有一辆车作为代步工具;很多人在事业的起点,需要有快捷的交通工具作为事业发展的过渡;很多人需要先有辆可靠且不贵的车,使自己成为熟练的驾驶者。‘国民车’将是很多人一生中拥有的‘第一辆车’”。

  在此之前,一汽也曾表示,打造“10万元级小红旗”的国民车设想,不过至今未见踪影;神龙富康的目标是“中国第一家轿”,也大有抢占“国民车”名头的气势;目前国内汽车中还有夏利、奥拓、云雀、羚羊、悦达英格尔等经济型车、微型车,眼睛都盯上了这张诱人的“名片”。

  “国民车”尚无样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试图为中国的国民车制订一个标准,即排气量为0.5升,售价5万元,百公里油耗5升。但在今天看来,这一标准显得过时。《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吴迎秋认为,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十五”规划里提出的“轿车重点发展排量1.3升以下,百公里油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售价8万元左右,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及私人用车要求的经济型轿车”,也许可以作为一个“国民车”的标准。

  目前符合“排量1.3升以下、售价8万元左右”标准的“国民车”,市面上已经有一些,但未能被市场大范围接受。原因很简单,不是性能不理想,就是产销量并不大。吴迎秋也认为,“国民车”不是喊口号喊出来,也不等同于低价车,要真正得到中国百姓接受,市场认可才行。

  安心造车别炒概念

  对于国内企业炒作“国民车”概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贾新光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国民车”概念,在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阶段已经不合时宜。

  贾新光说,国外提出“国民车”概念,是在汽车工业起步阶段,国民收入普遍较低,并且差距不大的背景下。而目前在我国,地区、城乡、职业收入差别很大,需求差异悬殊,无论哪一款车都很难同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车”。从市场占有率、实用性、价格、自主开发上来讲,年产销达50万辆的“微面”系列,是比较贴近我国国情的车型,但“微面”主要是作为一种生产经营工具,客货两用,且不属于轿车。

  贾新光认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在进一步细分,一两种“国民车”打天下的局面很难出现,而达不到国民普遍接受,形不成较大的市场保有量,也就无所谓“国民车”了。国内汽车企业应切实为消费者打造优质优价的产品,而不是换个外壳、加个配置,只做表面文章。 新闻链接:国民车

  “国民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20世纪初,福特公司开发出廉价的T型车,使汽车由奢侈品变成大众产品,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0%,被誉为美国的“大众车”;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制造的“甲壳虫”,耐用省油,被称为“人民车”;20世纪四十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也推出了“国情车”。

  “国民车”概念最终成型于1955年,日本通产省制定“国民车构想”,对提高日本轿车普及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后,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也纷纷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国民车”。

  专家认为,“国民车”一般具有几个特点:一、物美价廉,符合普通家庭消费水平;二、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具有相对大的拥有量和占有率;三、要求基本是自主开发创新、外型设计、车辆配置等,并适合国人的使用和审美习惯。(蔡惠中)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