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制造向中国转移 世界汽车将实现中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28日 11:48  人民网-华南新闻

  前不久,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再一次表达了广州发展汽车工业的意愿。这一次,黄华华显然有着充分准备,不仅讲设想,更讲了广州汽车工业的三大项目———广州本田、风神,以及本田与东风、广州汽车集团的新合作项目。事实上,广州已将汽车产业列为了支柱产业。

  无独有偶,北京也传出消息,将在顺义建设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汽车城。该汽车城已经落实的项目包括新成立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吉普汽车公司的新厂。现代公司建成后整车生产能力将达60-70万辆,北京吉普的新厂年生产能力将达15万辆越野车。

  与许多地区热热闹闹地投资建厂相对应,国外汽车业大举进入,与国内汽车企业进行着新一轮的大重组。一时间,人们戏称的“傍大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世界汽车正在实现中国制造

  5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刊登文章———《再见,美国汽车》,认为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正无奈地发生变化:把汽车的制造转移至海外工厂。美国汽车商将继续在本土完成汽车外表的设计、组装和销售,而海外的工程师将完成设计制造汽车的内脏。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在美国本土制造的巨大生产成本。

  美国人指的“海外”将会在哪里?

  在前不久的北京车展上,日本汽车制造业巨头丰田公司的一位老总说,丰田怎么可能不在中国造车?有需求的地方,丰田就会考虑本地生产。丰田确实在努力。北京车展上,丰田拿来了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T1经济型轿车,甚至还表示了在华生产豪华轿车的意愿。相对于丰田公司不愿承认来华投资慢一步而言,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日产公司算是很坦率了。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在京发布了振兴计划,日产、雷诺与东风的重组联合则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欧洲的汽车制造企业,也看好“中国制造”。德国大众与大众续签20年合同,宝马公司与华晨的联手也已获得批准,就连俄罗斯的索克集团也准备在深圳组装轿车。

  不难看出,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看好了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鉴于中国汽车配套能力的增强,制造工艺的提高,为了追求成本最低化,外国汽车公司会争着在中国投资。再联想一下世界汽车企业很多处于亏损的边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必将成为许多汽车企业的首要选择。

  其实,国外汽车企业向中国的转移只是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一个缩影。有专家认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前几年的一次研讨会上曾说过,今后发达国家的汽车厂将统统关门,都会转移到中国来。当时,台下一阵哗然。很多人认为“李大嘴”又在“痴人说梦”。现在看来,虽然离关门还远得很,但没有人再怀疑这个趋势了。

  大重组要同步提高研发水平

  本次争夺,是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展开的。新的竞争策略也逐步显示,虽然国外企业更愿意在中国市场利用自己独资的企业、自有的品牌打天下,但由于我国在加入世贸的谈判中,对整车合资企业的股份比例没有放开,要求中方保持相对控股地位,所以国外企业今后主要是对中国的汽车企业实行大的联合重组。

  今年初,一位长期从事汽车工业的专家曾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都把眼光集中在进口车降价,以为只影响到这一点。其实,这只是一个次要方面,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讲,外国企业大举进入设厂所引发的变化才是根本上的变化。

  从19年前北京组建了中国汽车史上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开始,外国汽车公司就在对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与接触。在完成了试探性工作后,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有了充分了解,现在到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时候了。

  近日,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重组成功。行内人明白,重组的背后有丰田公司的因素。与此同时,东风公司与日产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华晨与宝马的合作已获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世界汽车,中国制造”不再是说法,已成为中外企业现实的行动。

  合资从争论到实践,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汽车企业为了生存需要,也由于有合资企业的成功作为样板,很急于找国外企业合资。有专家担忧,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可能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在合资谈判中筹码减少,天平向外方倾斜。

  现在很多合资企业是中外双方各占50%股份,合资中屡屡出现中外双方管理、策略等方面相互协调产生的高成本,外方极易产生占大股的念头,并且这种想法会随着我国有关政策的逐步放开,表现得更加明显。

  事情也是明摆着:既然关税在逐渐降低,限制在减少,外资到中国设厂,一是看好市场大,二是看好成本低。打市场最终要靠低成本,高性能,既然合资成本将要加大,何不想办法变通一下,控制合资企业?

  这在一些正在进行的谈判中得到印证。几家合资谈判,久拖不决,讨价还价中谁占大股是个因素。但这一次,中资显然不占上风。有消息称,本田与东风、广汽的未来合作中,本田将占大股。

  从率先引进世界级企业的家电等行业看,合资中如果外方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企业的研发就会受到制约,长期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国外跨国公司链条上的一个加工环节。这是合资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避免仅仅成为加工环节上的一个链条,关键要摆正心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政说,以前有过担心,担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关税总体水平的下降,会出现外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增加对中国的出口而减少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今年利用外资增速在20%以上,达250亿美元,全年预计超过500亿美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认为,让更多的外来资本进来投资设厂不是最困难的事情。与九十年代中期不一样的是,不用我们努力去招商引资,外来资本会源源不断地进来。

  认清这一趋势,就能放下心来从长计议。

  本田将在广州建新厂(背景资料)

  7月初,广州汽车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与本田公司在北京签署《在广州建立Honda轿车出口基地项目合作意向书》。该出口基地拟由合作三方共同出资在广州市出口加工区建设,引进生产本田技研先进的经济型小型轿车,起步规模为年产5万辆,产品100%出口,主要面向欧洲和亚洲市场。

  合作方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所签订的只是一个意向书,具体投资、各方股份、投产车型尚没有最终确定,但可以明确的是,初期生产量为5万辆,这些车型将全部销售国外市场,不在中国市场销售,生产量扩大以后也只供应国外市场。

  广州本田方面表示,这个项目是由广汽集团、日本本田和东风公司三方合作的,与广州本田项目没有联系,是广州新建的一个汽车生产基地。该项目投产的经济型车与广州本田生产的车型并没有直接冲突,也就是说,此基地生产的车型主要供出口需要,而广州本田可以选择同样的车型在国内生产并销售。同时,由于广州本田的生产设备投资很大,设备完善,在汽车通用件方面有多余产能的情况下,同样可以供应此基地的需求。(本报记者韩建清)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