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如果几年之内不形成规模,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拥有财务方面的管理经验是李书福重用徐刚的重要原因
-力争到2005年实现年产销轿车30万辆
-吉利会考虑上市
吉利从一个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发展为现在的大集团,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发展阶段,如今的吉利,产业已经覆盖了汽车、摩托车、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在旅游方面、饮料业方面均有投资,成为国内著名的民营企业之一。
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看来,似乎也在逐渐超越了一般民营企业的范畴,摆脱了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工作作风,作为一个跨行业的企业,吉利需要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比如集团整体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的开发、企业资本运作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最近,吉利集团输入了新鲜血液,邀请徐刚担任集团公司总裁兼CEO,同时任命柏杨担任吉利汽车公司CEO。
两名“空降兵”的到来再次把吉利推到前台,关于吉利集团的改组和未来规划再次成为业界的焦点。
1961年出生的徐刚曾任职于浙江省黄岩县财政局副局长,1995年进入浙江省财政厅,2000年被任命为浙江省地税局总会计师,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当媒体采访徐刚时,徐刚以“李书福为民造车感动自己”为由加盟吉利。事实上,李书福看中徐刚的地方正是其有着财务方面丰富的管理经验。国际上,像宝马、奔驰等汽车企业的高层都有这方面的人才,在徐刚入主之前吉利并非如此。用李书福的话说,吉利要从各方面像奔驰看齐。
对于徐刚来说,仅做企业的“顾问”显然不过瘾,亲自到一个企业去“操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挑战。而这时候的吉利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关键的是:徐刚的到来会给吉利带来什么?从徐刚的履历来看,在企业整体战略制定和资本运作方面应该是强项,这也正是目前吉利的困境。由于汽车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且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跨国集团。因此,吉利集团的整体战略必须符合其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化的管理也必不可少,最重要的是,吉利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支持吉利汽车的快速发展。
李书福曾经说过,留给吉利汽车的时间是很短的,如果几年之内吉利汽车不能形成规模,也许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要快速发展,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解决资金问题就需要与多种资本渠道相联系。资本要进入吉利,首先吉利内部要形成规范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徐刚的到来,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正是李书福所期望的!
从与徐刚的谈话中了解到,徐刚对“围绕一个使命推动二次创业实施三大工程”的目标作了理性的阐述,指出吉利的未来战略目标就是:引进先进理念,结合吉利实际,走符合吉利水土、有吉利特色的规范发展之路;使吉利集团成为“吉利·中国造”品牌,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现代管理理念、全员创新机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汽车、摩托车、装潢材料等实业和高等教育、旅游产业的股份制大集团。力争到2005年实现年产销轿车30万辆,摩托车等其它产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校学生逾两万名,销售收入达180亿元,利润10亿元。
当谈及会否与国外公司合作时,徐刚并不排除从技术上、资金上、营销上的合作,但吉利一定会掌握主动权,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展开合作洽谈。同样吉利的资金来源也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徐刚说,以后吉利会考虑上市,向银行贷款,依目前的银行利息率来看是非常合适的。当然,吉利不会放弃从民间吸收资金的做法。
环顾中国的汽车工业,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生产的汽车很少很少。难怪李书福会这么说:中国的汽车工业大旗应该由民营企业来扛!如果吉利到2010年真的实现了销售100万辆轿车的宏愿,即占到10%的市场份额,中国的“丰田”就不再是梦想。(周光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