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信贷新政策难产 上海银行开始打“擦边球”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22日 10:43  解放日报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日前在黄浦支行推出“首付2成,八年还清,可购买进口车”的购车信贷新措施;前不久,建行上海分行也推出了“购车金融服务十大措施”。有意思的是,两家银行对此事都十分谨慎,不愿张扬,原因是措施中有关“境外人士可按揭”、“可买进口车”等条款,已突破了央行的汽车管理信贷办法。业内人士说,新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和《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信贷管理条例》迟迟不出炉,银行确实有点等不及了,于是开始打“擦边球”。

  翘首以待新办法

  沪上银行“抢跑”,目的在外资机构全面进入之前,夯实根基。

  购车信贷市场在我国有着巨大的潜力。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80%的人选择贷款买车。在我国,由于受个人信用体制欠缺等原因的制约,购车手续繁琐、抵押担保不易、灵活度不够,加上私车消费不成气候,使得该项业务的推广缓慢,比例仅仅在10%左右。

  私车市场的启动和中国加入WTO,激活了购车信贷市场,也引发了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去年12月,中国加入WTO的前一天,央行宣布允许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国内开展此业务,让苦等了5、6年的通用、福特、大众等汽车集团下属的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眼前豁然开朗,他们一直是西方汽车信贷的主角,如今可以在中国施展拳脚了。对广大购车族来说,早就不满现行的繁琐、呆板的购车信贷手续。可备受关注的新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和《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信贷管理条例》,却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下楼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寻求平衡实不易

  各方利益如何摆平,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国内个人汽车金融服务,谁来“唱主角”,“赚大钱”,至今是个谜。国外汽车巨头下属的金融服务公司与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国内汽车集团之间有着复杂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两个新办法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双方在将来市场上的位置和份额。

  据了解,两个新办法的规定内容,许多问题处于两股力量争斗的焦点上。例如“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门槛到底设定多高?”

  上汽财务公司人士透露,《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信贷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曾在6月中旬下发,通用、福特等公司就颇有看法,认为其中规定的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开展业务,需要的资本金数量太大,不符合国际惯例,提出异议。业内人士介绍说,进入门槛的高低,直接影响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的速度和收益率,央行意在既兑现WTO承诺,又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益,让外资的进入不产生巨大冲击,这自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同样,“汽车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如何确定”也颇为棘手。对于国外公司而言,在西方利率自由化的情况下,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能自由调控自己的贷款利率。因而,新的办法规定汽车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较宽,外资机构就将有更多活动空间,但对国内银行造成更大威胁;如果浮动太小,对外资机构和中资银行开展业务限制过死,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是否允许外资机构对经销商提供金融支持”,也是个问题。在国外,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国内,若允许的话,将使外资机构“如鱼得水”,利用他们与汽车销售商之间更为紧密的关系,让销售商从“向银行借款”转向“向外资机构借款”,倒是一笔大生意。

  除此以外,“是否允许外资机构经营进口车”等等限制,都是两个新办法要规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无不涉及到将来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双方的具体利益,同时也包括国内汽车厂家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的成长环境,对于这些问题,央行十分慎重,努力寻求着多方利益的平衡点,两个办法“难产”自然情有可原了。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